我对童话故事的最初印象,来自于母亲。小时候,南方的冬天很冷很冷,我和弟弟起不来床,也会拖着妈妈不让起。我妈妈许诺我们说:“讲一个故事,就必须起来。”
妈妈的故事库实在算不得丰富,一个金娃、银娃的故事,反反复复讲好多遍,也听不厌。我记得这个故事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三口之家,金娃银娃和妈妈,家里太穷,妈妈去借粮食,让孩子关好门。后来兄弟两开了门,弟弟被披着人皮的野狼吃掉了,哥哥智斗野狼为弟弟抱了仇。那时我总问,为什么他们没有爸爸呢?为什么不喊人呢?借粮食为什么不能三个人一起去呢?我妈被我烦到了就不理我。
在图书馆给孩子讲绘本的时候,我从没讲过中国童话故事,还停留在以前的感知中,直到今天,我讲了一个系列的童话故事。第一本叫《鱼姑娘》,外壳是田螺姑娘的脚本。一个英俊少年去捕鱼,放生了一条小红鱼,小红鱼来到少年的家为他操持生活,发现后在一起。后来少年听信魔王女儿的话,赶走了鱼姑娘,最后求鱼姑娘原谅,鱼姑娘说除非海水倒流。读到这里的时候,我问学生你们觉得鱼姑娘原谅少年了吗?大部分孩子说,原谅了,因为少年很可怜,他是被骗了。说不原谅的孩子答:“男孩子太可恶了,他骂了鱼姑娘,伤害了她。”
故事的结局是,鱼姑娘嫁给了别人,赶走了少年。
童话,再也不是公主和王子幸福的生活在一起。
伤害造成如海水倒流,小小少年姑娘,你也有选择不原谅、不按脚本走的权利。当然,原谅也由你自己。欢喜的是,童话也开始告诉我们,你可以拥有不按脚本走的选择,这是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