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和宁一起值班,好友,某种幸福。最近几次值班,她有事开车顺路送我和接我,有一次还进学校了解了操作。今日两个人从不同的方向来,我开车,她坐上了公交,通马路过了京沈高速,给她电话,她也快到了,说自己认识路。这两月都是从南往北,今日从北往南,才注意到通马路边的树还是蛮多的,这会儿都长了褐红的新叶,一簇一簇的,周边的空置的房屋有些已经大片倒下了,留下一片废墟,挖掘机就站立在废墟之中。以前总要走上一站地,只注意到绵延的标语贴片墙和后面依稀光秃的几棵树。
到了学校,门卫师傅开了门,听说是志愿者,你可以把车开那边(教学楼前)的拐角空地上。上楼时有老师带领孩子下楼打了招呼,到了三楼尽头窗户一片闪光的新绿,忍不住走到窗前纪录了下来,四年级的孩子们正在楼梯口背英语,狐疑的看着我这个闯入者走过来又转身走开。把图书室上的牌子转到“开馆了”,一个孩子跟进来,安静的拐进角落里看书,开电脑的时候,又进来两个孩子,“”我是今天的第一个客人,”他用了客人这个词,显然很开心,角落里瘦弱的孩子站了起来,安静的走到他们俩跟前,“那我是第几名?”“啊,还有比我更早的,那我是第二名。”“那我是第三名。”一起进来的女孩子说,然后三个孩子一起笑起来,“我们是第一、第二、第三名。”是的,反正你们是前三名。
又陆续有孩子进来,十来个,只借走两本书。大多没有做好借阅准备,问“阿姨,今天为什么这么早就开馆?”“早到了,就开馆。”有两个孩子看到有人,回教室拿了征文稿(一人一小片纸条,写着搬家很讨厌之类的),就来交。甚至算不上打油诗,我也没有准备,“你们可不可以用完整的纸,再抄写一遍,可以补充一些内容,比如搬家的细节,发生了什么?”
“好的。”一溜烟跑了。
快上课时,宁也到了,上课铃响,孩子就陆续走了。我们开始整理书架,整理完后准备午餐,宁在路上买了方便面,烧了水,打开窗,在窗前吃,没想到,下课时,有孩子一过来,就问“方便面,你们吃了方便面吗?”另外几个进来,用鼻子到处闻,却不说话,赶紧打开另一扇窗。下楼去扔方便面盒。回来的时候有个孩子已经送来了抄写过的“诗歌”,但宁不知道征文活动,没有给奖品,孩子也没有问,后来也没有来,让其他同学带给她了。
关于征文,还有一个孩子交来了一首和别人几乎一模一样的,没说他什么,只是让他自己比较阅读了,没有给奖品。又重复了一遍,你们可以写自己搬家的感受,描写过程,想到什么,发生什么。有孩子说,我从来都没有搬过家。看见过别人搬家吗?也是可以写的。后来有一个孩子交来一篇《小“水珠”的搬家日记》,惊诧了一下,心里直呼自己想象力的缺乏(不知道可以提醒他们可以是老鼠搬家,蚂蚁搬家,蜜蜂搬家,而是困在人的搬家之中),不过还是具体问了孩子几个问题,他便坦诚文章的前半段是抄写的。算是部分的坦白。给了他纪念品,其他一起来的孩子,就议论开了,sc的文章通过了,好像给了他们某种鼓舞,就急待自己的答案,也看的出来,为了拿到小小的涂改液,他们相互之间会互相提意见和出主意。一篇一篇看,最后都是通过,但是,还是忍不住会叮嘱一下,其实可以写什么。有个孩子说,我的写成歌了,可以唱,看到他的问,如何唱?可以唱一下吗?小孩子又说,我说错了,不是歌,是诗歌。另一个孩子在第一次被拒绝后,交来了一首诗歌,与搬家无关,说是上歌唱课,模仿老师的写的,关于搬家的,写不好,就交来了这一篇。关于搬家的,可以交来了,可以。临放学前,交来了关于搬家的,自然没有什么什么惊喜,我试过了,写不好。
有个孩子抄了一段古文,说我来换涂改液,问他,直言是找到一本书,书中抄来的。拒绝他了,说了写文章的必要,让他周末写好周一再来,孩子有些挫败,不开心,转头出去了,边走边把纸条在手中揉成了团。
如何鼓励,而不伤害他们自尊,是我们该思考的。对小小物品的“贪恋”甚至在自己成年之后,也成延续很长的时间,所以理解。在他们不成文的“诗歌里”,一个不同的用词,不同的表达,哪怕很普通,也还是带着孩子的个性,一点小小的思考。只需要鼓励他们独立去进行就好,这是我不拒绝他们的原因,何况,他们已经经历了一次拒绝。只望他们不要生出侥幸心里。大多孩子停留在讨厌,喜欢,的表达上,还没察觉自己的能力,更谈不上去观察,但是,表达出来的,还是感到真实。
关于征文活动,有以下观察和建议:
1、目前交文的都是四年级的,有个别5年级的(五六年级本来人少),1、2、3年级基本没有参与,是否可以参与进来,活动海报是否可以在学校多处张贴,别入食堂附近,因为大家要排队打饭,可以看到;
2、是否可以在作文交稿时不加审查,但当时不发放礼品,而是集中发放。这样孩子不会即时拿到礼品,也不知道结果,就会更慎重的对待。而且,有了时间的间隔,大家也有时间仔细的看孩子们交的文章和作品,可以做适合的反馈。
3、建议交稿或者收稿时标注上当日的日期。
另外,关于《查理九世》,人不多的时候,就和他们聊了几句,大部分孩子坦言只是受了别人的影响,也有一个女孩子坦言,她试着看,并不喜欢,就不看了。我自己没有看过,所以没有太多发言权。但毫无意识的“趋之若鹜”,这样的流行本来就该警惕。我总是太过严肃的看待这些,有时候难失偏颇。但越是在条件平凡和在困境中的孩子,培养阅读的能力,不仅仅在于可以在世道中安顿心灵,一样重要的是,他们阅读能力的培养,可以使他们以后的生活少一些艰辛和不平,多一些应对的能力。没有人天生懂得尊严,只有使他们感受到了,才知道尊严的可贵和可追求。看到四年级的孩子去看甚至幼儿园的小绘本,心中闪过一丝难过。
另外,坐下来看书不借书的孩子总会有,这一点让人安心。
在图书借还过程中,也还是存在一些书架上的书没有做归还操作和还回来的书,实际上没有被借阅。
今天录入了一些书(140本左右),是工作桌后面中挑选出来的,其他翻了一下,书脊朝里,以免有些同学总跑进来找书,有部分书进行分类编号了,没有编书架层号的,放在W1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