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细雄

发表于2018-03-13 16:26

2018-03-12 11:11至16:20服务,通勤时间3.5小时,合计耗时8.7小时,书借阅,整理书架图书。向新馆员工作介绍。  

记录的是些具体而微的工作和感受,是每个馆员值班经历的日常。


来时早,还没下课,学校静悄悄的,大门口的显示屏上,写着可以招收学前班和插班生的公告。

微信图片_20180313161105.jpg 

楼前门口两边整齐挂着印着各种以捐赠者命名的牌匾,但对于阅读,捐赠图书来源固然重要,但阅读的持续引导,陪伴更为根本和重要,更加觉得微澜这个项目的必要。走时问才,这里有来的必要吧,她回了句,来的路上看到一路景象就知道来的有必要了。

微信图片_20180313155955.jpg


路过的某个教室凳子摞起来了。拉窗帘开了灯,窗口有一层书是鲁迅的。看鲁迅的杂文,以前几乎是缺的,我想大部分人(全部的人民的比例)真正看杂文的也很少。随手拿了《而已集》,翻了几页,才知道这一日也是孙中山的忌日,但几乎没有人想起(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于北京)。

微信图片_20180313160000.jpg

微信图片_20180313160006.jpg

微信图片_20180313160010.jpg

微信图片_20180313160015.jpg

开馆后,去年来微澜值班的日子,其实过得最是纯粹,课间服务吵闹和安静的孩子,借阅;课间整理书架,时光缓缓的流淌,静悄悄的过去。很少拍照,几乎不看手机,也没有阅读,只服务于书本身。以后越来越顺畅,翻几页书也是有可能的。


下课铃响后,广播播放各年级吃饭时间,一个孩子推开门,“真的开馆了,我帮你把门打开吧。他们还以为是有人恶作剧转动的呢!”


教学楼里热闹起来,吃饭的空档,图书室从打开的门里也冲进了许多声响。执勤的两个高年级小学生,带着红袖章,手里拿着纸笔,探头进来,没有人。“有呢!”不是,我是说没有人来借书。两个人又出去,其中一个在拐角处说,真无聊,一个人也没有。

 

之后慢慢有人来,打闹的多,询问的也多,但借书的少。一个孩子怯生生的还了之前借的书,问“老师,我星期三能不能新办一张图书卡。”“为什么,你的卡丢了吗?还是坏了。?”“没有坏也没丢,在这里。”他举起卡给我看了看,接着说,“不是广播通知的吗,星期三这张卡就不能用了

“不用换,星期三以后可以继续用,老师广播是说去年借的书要还回来。”上周广播的时候正好也在值班,可能信息量比较大,来询问的同学大多误解了意思,但似乎都是带着“恐惧”来的

时常可以在课前能听到老师的嘶吼,嘶吼之后,立马鸦雀无声。

去年那个甚至可以说“呱噪”的五年级孩子也许转学了,一次也没有见到。那个专门来聊天的男孩子还来。记住了几个学生的名字,自己心里便开心了起来。最近几年常常记不住人的名字,每次到人超过五六个的地方,就自动进入飘渺状态。

 

才舒宁来时正好上课,所以有时间提前了解一下益迪系统的应用,以及图书室的图书库文件,下课就直接上手操作了。一开始有点忙乱,还好今天人不多,很快就适应。她曾经做过图书借阅相关的志愿者,大一,朋友圈里看到消息就来了,也是很愿意和孩子交流的,遇见,欢喜。又利用其他课间录了一些以前淘汰出来的书,算是二次筛选后的结果。后来录入和编号的一些书,有些层放不下了,就捡了些重复的出来,放在空层上。

 再合并了一些同类项(同一层书架上的书,同样的同系列的紧挨着摆放,有利于同学很快找到目标,散乱的话,很容易眼花缭乱,找不到目标。始终认为书即使只是摆放着,重复着常常遇见,哪怕只有一个人生出好奇心,找到一本喜爱的书,从此打开阅读的大门,也是好的。

大部分孩子还是对“搞笑、逗乐”类书籍感兴趣。且对于即使同类型的书,也必须有第一个孩子去读,口碑相传,学生们便会陆陆续续都来借,自己找书看的习惯还没有养成。也有极个别的孩子,会看知识性很强或者严肃的书,但这样的读者少之又少。

微信图片_20180313155948.png 

放学后,托管课间听楼道里一个老师说一个孩子,便告诉这个学生可以图书室里等,坐着看看书。他说我在等我的朋友,累死了。他并不抱怨刚刚说他的老师。他并不看书,也不累,但开口讲了许多话,我哥哥现在上大学了(我怀疑我是误听),但他的老师太严格了,只要一点点错不听老师的话就会打人。我不想被打,不想像我哥哥一样,所以我就转学到这里来了。在对话中,才知道,他并不知道学校的图书室能自由的借书(老师虽然给大部分学生发了卡,但还是告诉他们不能借,书弄坏了是不可以的。过去的一个学期里,三年级来借书的学生确实少之又少),他说,二年级的时候我来过图书室一次借过一次书。

总之,我们两个人都鼓励他可以自由来去,即使没有卡,可以查。书保护好就行,万一真的弄坏了,好好修就可以。并希望他可以向所有同学转达图书室的书是可以借的,我们来就是希望可以为他们服务。总之,说了不少的话。孩子还是没有借书,只呆了一会儿就走了。

 

说到口碑相传不由得想起上周五的时候,一个一年级孩子来还书,鼓励她和同学讲可以借书了,一会儿带来四五个,四五个中的一个孩子又带来十来个。今日(周一)又来了,还了上周借的书,新借了两本,说有些字不认识,便问她家里有没有书,爸爸妈妈有没有时间,如果爸爸妈妈愿意陪你看书,就可以把书带回去读。

 

上周五还遇到一个孩子,是上个学期中途转学来的,当时来找新课本,有了印象,来借书时分享了自己的借书趣味,我喜欢恐龙,我们家所有的玩具都是恐龙的,也有许多关于恐龙的书。

 

另,新公民的毅桦每次过来,除了正常的借阅工作,也常常不经意的做许多我们有时候没有顾及的是,比如清理一下某个角落,带走我们总是想不起来的垃圾,然后悄悄补上我们需要的各种小工具,哪怕一个小的便签本,如此许多。

 

平日里,我们很少聊天,但每个馆员都形成了记录工作日志的习惯,把需要向其他馆员和第二日值班说明的问题记在纸质的本中,并在微信群中发布和讨论,出现问题的时候也都会探讨解决方案,每次长长短短的认真讨论都让人感觉很温暖。

3.12我: 今日没什么大事,有孩子在老家丢了两本书,在系统里(和桌面文件中)做了登记。还有一个孩子借走书没有办理成功借阅手续,也登在(电子)文件中(如图)。门上贴了一个没写“告示”的告示,一个孩子上周五校服放在了图书室,以及告知周三不开馆的事,如有变动,可撤销。(四楼有教室空了,学生的班级有变动,所以查卡号的时候,如果找不到可能需要问原班级) 

【鉴于丢卡和不带卡问题会影响借阅,讨论后允许学生可以不持卡借书,毅桦打印了两份名单,没带卡的孩子找到自己的卡号,馆员手动录入图书号为学生进行图书借阅。】

 

3.9我:关于值班时间的事情,看到各位日志日志上留的意见了,原则上还是11:30-16:00,(考虑到课间提前10分钟来,借阅后有20分钟用来整理书架。(主要考虑到托管班的课前也有学生来借书),如果考虑到交通或者临时有事也可以提前一个课间,15:20左右离开。【有在校的学生可能11:30左右赶不到,比较密集的借阅一般都发生在12:20午餐以后,所以也不要太担心】。


800 阅读 | 3 留言 | 0 赞
  • 2018-03-14 10:21:32 汤佳烨

    比❤️!

  • 2018-03-14 07:54:41 岳毅桦

    真好看~用心的日常细节~绝对是“时时反省的人生”噢:)

  • 2018-03-13 16:32:39 廖细雄

    更正:他并不看书,也不坐,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