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21日,第 1次在微澜服务。
2025年3月20日,第12次在微澜服务。
这一年的时间里,微澜的小伙伴们,还有可爱的小读者们,帮我找回了自信和勇敢。
相比之下,我为大家做的实在微不足道。
感谢小伙伴们对我的耐心和包容,教会了我很多事情,谢谢你们~
希望所有的小伙伴们,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都越来越好~
ps:给你们看看接近傍晚时“岁月静好”的图书馆,以及,闭馆时分宁静祥和的图书馆。
pps:4月29日见~(˘ω˘)✩
整理了一下周二新到的书籍,虽然是二手但品相都还不错。好几本的装帧有点出乎意料,但都很精美。感谢袁满把《今日无他事》的封皮很细心地保护好了,希望读者们能喜欢♪
参加馆务会,协助记了记纪要,大家分享和了解了一下各自的工作偏好和在乎的事项。是能感受到安全、开放、自由的交流氛围,又偷了大家好多能量。虽然因为(极大可能的)生活变动四月及之后很长时间就不能参加成都俩馆的线下服务了,但越到后期,越能感受到大家的善意和包容。前段时间能量快耗尽的时候觉得,因为参与了馆务工作,更能理解雪莉·杰克逊《摸彩》里的那种无奈感了,如果一个人进入了某种民主形式并且参与建设,那根据规则沿袭下来的程序,以及由程序产生的结果,也得全然承受。当时把个人的小小的遗憾推给规则之后,又开始试着做一种也许让人轻松、自由的自我说服,"So long and thanks for all the fish."
开完会之后的感受——大家都好好啊怎么这么好!这个世界都是这么好的人就更好了!我在这个场所和群体里确认了一种充满善意、尽量真诚的努力和认同感,算是我的(其中一个)精神家园了。也认识了这么多就算“离职”,也不用删掉联系方式的“前同事”。原来在我看来更轻松、正常的人际交流,就还是我一直以为的这样,并没有什么变化。希望未来还会再回来。抹泪(夸张手法)。
偷偷摘录一些讨论内容。“馆内常规工作之外的临时任务,试着采用明确的‘任务认领’的方式,由主动认领了任务的人来参加,志愿者们没有必须回应的义务。”“如果预想到某件事情在流程上有可能的瑕疵,可以试着去容忍瑕疵的存在。”“重要的是大家(所有志愿者们)在图书馆里,开馆了。以自己舒服的方式待在馆里就很好。”
第一次参加微澜线上小会,也是第一次加入图书馆馆务工作,一切都很新鲜。
有很多事情需要我学习,特别谢谢昕雨,林兰,可心,袁满,Vivi等等伙伴们的热情互助,能加入这么有爱的团队,真的很开心。
拾级而上,一汪汪一簇簇油菜花映入眼帘;为瑟瑟寒风增添了一份暖意,治愈了抱着快递爬楼气喘吁吁的我,也理解了课间专程跑上来同样气喘吁吁大口喘气还书借书的学生们。
今天中学部在考试。相对沉寂之后,一大波小可爱们涌入~
午间,二3班先来了,大家规规矩矩的列队站好,班主任不停催促着快点,听见我们说谢谢后又提醒孩子们道谢。其实我们不在意的,慢慢长大也挺好。
二2班的同学们随后也来了,由老师带领。不少人在乎着他们的植物们,不停地问着惦记着。
因为考虑到二年级暂时没有借阅卡,可能也不熟悉书籍的摆放位置,这次就由我们统一归还。等他们更加熟悉图书馆的时候,可以扫码后由他们自己归还。还是希望大家在图书馆的驻足时间能长一些呀。用不着都那么快列队离开的。
接着过了一会儿,四4班也来啦,大家也蛮有序的。老师特意说她先还几本,还有两三本没还,我说没关系的。
发现不管是食堂的集體列队吃饭还是由班主任為領導以班為組織的来图书馆火速借还书,学生们存在著某种集体性与被组织性。
余下的时间里,同学们零零散散地来着。新到的书中有几本女性绘本很不错,对照着《傲慢与偏见》翻看完了简·奥斯丁的蓝色那本
下午快闭馆的时候三年级的一个班也来了,不过应该不是全部的学生,也由老师带着。他们在馆内停留的时间相对长一些,能有时间找到或是询问自己更想看的书!不错🥳
午后,品尝着伙伴们带的饼干与水果,美味又多汁,闲适之余不再寒冷,活力满满。谢谢🥰!
最后
衷心祝愿 ———
慢一下,享受生活
散漫阅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