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纸条可以改为“锁孔朝外”的提示
20250329三月的最后一个周六,今年的第一场亲子故事,新年的第一场公益书摊活动,都在今天开展哈哈。本来因为这周是清明前一周,很多大房会拜山,担心很少人参与活动,没想到报名和参加的人还挺多的,虽然早上两位家长临时请假,也没有撼动今天热闹的氛围。
亲子故事会是先讲故事后做手工,今天的人员组成略微复杂,以前基本清一色妈妈带娃,今天有一位爸爸来带俩娃,志愿者还发现他特别耐心哈哈。此外还有一位是外婆,接龙的时候看到这个称呼觉得有点新鲜,有外婆带娃来参与故事会的,今天见到真人,很为外婆的热忱的心所感动。也据邀请这位外婆进群的家长反映,外婆特别希望小外孙爱上阅读,希望培养她多看书。还问这位家长有什么活动带她一起。这真好,小妹妹最后把故事会这本书借了,还借了我推荐的一本铃木典丈脑洞大开系列。如果我继续跟进她的找书,应该还会借更多吧。
故事会之后有一位小朋友,询问她愿不愿意接受采访,她说可以愿意,就采访了一段。结束之后摄影师想继续采访她妈妈,妈妈不好意思拒绝了。本来没什么,但是后来妈妈跟我反馈,“然后回到家,我女儿说:我都不怕,妈妈你怕什么”。不得不感叹,小朋友真的是我们的老师啊。而且回去之后她还跟妈妈说今天好开心,我听到这些反馈也好开心啊!上午她在书房看到一些书,没来得及借,晚上又来了,询问志愿者那些书在哪里。多好,终于借到了。
书摊是由岑老师和庄老师两位老搭档继续搭档带队哈哈,三位当地的志愿者在催队伍快点过来,他们已经提前去吆喝读者了,再加上岑老师和我联系的当地一位读者妈妈在田畔各个群里吆喝,今天到的小读者光是参与大合照的就有20位,有志愿者陪伴看书,再一起学习做手工,热热闹闹的。书摊史上人最多的一场活动啦!岑老师还发现楼上的空间方便开展亲子故事活动,那就看下次谁有时间继续带队过来了。这次文化站提供了很不错的场地,而且,据说他们现在改为周六也开放了,怪不得跟书摊的读者交流的时候,他们会说“去那里借过书”。如果书房这边志愿者充足可以每周过来就好了。
第三部分是书房的日常开馆了,实在是没有想到书房居然可以这么热闹,之前为了充分利用空间,开辟了自习室,左书房空间大了点,买的音乐凳坐凳子基本坐了人,大家“无序”地坐在自己舒适的角落,时不时有读者走动,加上偶尔一些声音,讨论的声音,大家居然可以都挤在一个10平米不到的空间,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我觉得,如果可以经常在书房值班,看着这样的画面,自己的幸福感也会强很多哈哈。此外因为今天有拍摄采访活动,很多读者志愿者都会好奇地凑过去,大家觉得没有看过采访,觉得很新鲜呢,同时两位大哥哥也好高大,成了书房今天靓丽的风景。期间还有几位新老志愿者来学习开馆的操作,旧书房的老志愿者到新书法已经不记得怎么值班了,还有开关门也是很复杂,于是正好有靠谱的志愿者在值班,就由他教了。教得也是很完善靠谱呢。
最后的最后就是这次回去做的一些简单馆务工作。其实每次觉得有好多事情要做,回来都是很茫然的状态,怎么样既完成工作又不影响读者借阅体验还可以给陪伴读者找书、交流呢?前段时间做的海报贴了几张,感觉还没贴尽兴。请志愿者写了左书房右书房中书房的标志牌贴在了墙上,后来我自己手写了《自习室守则》,原本是直接简单粗暴写“条文”的,坐下开始写字的瞬间却想到可以灵活一点,我写几条,留些空间读者们自己写。这次回来也发现,书房总是容易很多灰尘,书架边、角落里,由于人多一下子各个书架的书也很乱,看到小读者拿了书也会随手放回去.......
还有值得开心的是,附近的居民的孩子来得多了,书房旁边有水果店、螺狮粉店等等,之前总想向他们宣传,可以免费看书借书,过来转转,他们似乎总是有些防备?这次回来看到他们都过来了,家长也会时不时过来看一眼,这样真好。
下午看到一个小妹妹坐在一楼的椅子上,很认真地很着急的神态,还不时看着手表。我便坐下跟她聊天,原来是在等朋友呢,不是说同学也不是说亲戚,说等朋友!之后又走出去门口等候了,估计是跟陌生人聊天不舒服。后来来了两娃,一男一女,三个人熟悉,跟我说话也自然了很多,两个三年级,一个五年级,她说她们都是第一次来。三个人在二楼就玩得开心起来,相互分享看书。一会儿又到一楼门口吃零食,男孩还问我有没有零食。
今天一天时间都"在"书房.
先说开馆吧.今天一天人都挺多哎,看一天的记录经常上10人,这挺好,推测也跟昨天又做了一次催还有关,有的书超期太久了.这次意识到可以在工作的间隙(课间坐地铁等)去添加逾期读者的微信,去交流,既可以度过一些无聊时间,又可以完成任务还可以与读者联系.
其他的安排志愿者清理了大露台的泡沫盒子,据说下雨会堆积积水导致漏水等情况,有点可怕.
志愿者管理也有一点不足,志愿者不一定会按照值班要求的任务来完成,这样就导致出现问题,但经常提醒也是难以很完善的.需要靠大家自觉了.
早上想把下周书摊和故事会的i志愿链接给做了,然而i志愿不给力,打不开.然后便整理报销的事情,图书的报销单独一条线,说到这真是感谢麦开一直帮书房买书,这个知识和技术含量极高的工作,一般人真的胜任不了.
其他的报销也挺多,最近给书房整理一个杂物间出来做自习室,虽然只有不到10平米,但多少也是一个可以利用的空间,没有刷墙,正好龙哥20号有空,直接拿扫把扫了一遍墙面,地面垃圾也处理干净了.买的桌椅地垫绿植等物资很多,断断续续买了,整理报销资料有点儿乱和慢.说到这里又想感谢微澜图书馆以及腾讯公益的平台,书房加入微澜图书馆以来获得的资金极大地帮助书房改善了阅读空间和主题活动质量.
给下周的书摊和亲子故事会活动找了一下志愿者,因为志愿者都是初高中生,如果这周没联系好,下周就来不及了.
腾讯公益上的动态也趁周末有空且开馆有资料及时多更新一下,直接把朋友圈的复制过去哈哈哈,麻烦之处在于限字数,限制了发挥.
把2月的月度总结做一下发了推文,这次是管理员换届之后的第一次月报,还是拖了一些时间.一开始是不追求排版,做了两年之后,甚至连月报的文字也不想写了,于是听从朋友的建议,只放必要的图片,反正文字也没多少人看.这次更加简版的月报,是省一些时间,也省了内耗,因为总觉得写不出感想,写不出好的文字,好了干脆不写了.
晚上邓老师说了一下下周六的故事会备课.大家都在为此忙碌着呢.
原以为今天干了好多事呢,其实就是一些琐事,东一榔头西一锤子的.
20250316周日
周六晚上的志愿者锁门后发现锁头推得太过了,而且锁头朝里,这下钥匙插不进去,开不了门了,第一遍看到消息的时候是很生气的,又出现这个问题了,而且上次出现问题之后已经在锁头贴纸写着“必须锁头朝外了”,还出现这个问题。无力处理。那时候也在外面走着,讨论着买票回阳江的事。但是后来转念一想,志愿者也及时道歉了,郁闷其实也无济于事,明天还要开馆,还不如想办法解决开锁的问题,于是回复了消息。也许遇到这些问题我也需要一些情绪缓冲。
于是给邓老师发了消息,她一般不会及时回消息的,等到很晚也没回,于是想到给zy发了消息。后来邓老师回消息,我就先说让zy解决先。他上次就解决了这个问题,去开锁店找人把钥匙裁断了,最终开门了。但是这次这个锁推得太过了,钥匙也没办法再裁了,而开锁店没有开门。问题又交给邓老师了,然而钟老师没空。我又把书房这个问题抛到合山同城群,同城群2群聊开了这个问题。其实本来我还搜开锁电话的,合山那两个店没有电话,打电话到了东城和北惯,都说要150元,肯定是不划算的了。同城群里又说拿切磨机把锁切断,于是又需要找谁家有切磨机并且有空来切。这个时候,之前承诺给书房捐空调的炮哥突然出现了,“我去帮你切”,一切问题搞定。他分分钟到场,先用钥匙试了一下还是不行,于是就开始切了,刚好切好之后邓老师就带着小娃到了,刚好接手去配钥匙,还需要送钥匙给书记他们。问题总算解决了,而志愿者们也及时到岗值班了。今天这一天的读者不算多,但是解决了很多问题。同城群里发了解决了问题之后,大家也没怎么聊天了,炮哥紧跟着去上班,宁哥还在小长途的路上,大家又各忙各的。
稍后想起来昨晚会长茂公让处理大露台的泡沫,然而今天早上的志愿者总是不足,后来一楼来了两位工作人员,在扫地,那时候只有zj一个人在值班了,赶紧让她下去找她们帮忙,两个大人肯定比两个学生志愿者管用。zj表现出为难,毕竟要跟不认识的人打交道,但还是鼓励她去了,她也去问了,结果对方说让我们自己解决。这挺意外的,我以为巷长队伍也是做义工,会挺热心呢。看来还是靠人不如靠己。那些泡沫是之间搬家买书架留下来的,本以为卖纸箱的时候一起卖掉,没想到他们不收,后来就一直忘记处理了。最后不确定有没有处理掉,等下次有人值班再说了。
中午的时候监控老板娘来装监控了,本来是上午联系的了结果锁的问题搞了太长时间给忘记了,老板娘来装监控,装了一下发现墙皮太多灰了,粘不住,需要用机器钻孔,而丈夫又出门了,于是一直等着。直到下午将近四点才来到三两下就装好了。原本还有一位志愿者报名值班到6点的,但是临时取消了,又只剩下zj在那里等,她也要赶回学校了。幸好时间卡得刚刚好,问题都解决了。
约了邓老师重新丈量自习室的长宽,要买地垫铺上去,看到到了晚上9点还没动静,以为忘记了,没想到九点多的时候她带着娃来量了,是啊,周日她也要送大娃去学校呢。匆匆量好便回去了。
这就是书房抓狂的一天。
有时候我真的在想,书房每次开馆虽然有借阅但是不多,读者流量也少,忙前忙后忙开馆,费这么多时间精力,还有资源成本,真的值得吗?
打算做自习室的杂物间。
或许纸条可以改为“锁孔朝外”的提示
志愿者一连三个晚上来值班,目前这两晚的读者还不少呢。一个人值班也是辛苦她了,她说周末也想来,但是已经被报满了。
像这种某个时间段有志愿者来值班的情况,我心里常常是一惊的,因为开馆啦,就需要在各群里通知一下比较好,这样方便大家前往。现在书房也不是在醒目的位置,过往的行人也不容易看到。有时候志愿者已经开馆了,我过了时间才看到消息,这样通知晚了,读者们来的可能性就少了。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吗?让志愿者一开馆,各个读者群就可以得到通知。
之前想到平时都是我在就书房的事情进行表达,有越来越多的人看到这些表达,而我只是书房管理员中的一员,想到其实每个人身处书房的发展过程中都有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我想,我们可以把这些内容整理一下表达出来,让书房管理员的每一个人、每一个故事都可以被看到、被倾听。于是就整理了几个采访问题,做成接龙问卷邀请管理员伙伴们填写。书房成立到正常运行到现在,慢慢地和管理员伙伴们的交流越来越少了,其实真的很希望看到每一个人的表达,也期待更多人看到实实在在地参与书房管理的每一个人、每一个人的故事。
发了暂时还没有人填,等明天白天再私发一下~
今天周二,有志愿者报了今晚明晚的值班,这挺意外的,正好有些问题可以解决,有个快递到了取了上来,是个卷尺。之前一直被志愿者吐槽,书房量各种东西用一个20cm的文具尺子哈哈哈,最后还是买了这个卷尺。测量了一下左书房杂物间的长宽,准备买个地垫,再买点桌椅给弄成自习室,书房自习室的需求比较大。于是为此还需要加装电灯,还和管理员商量是装空调还是风扇,考虑成本问题,考虑装个二手的空调。又想到夏天来了,书房的空间其实是很矮小窄小,一天都有直晒的地方,应该给左书房也装上空调。ok,那就有点资金问题。伙伴还提到把那个门也拆掉,以便志愿者关注,这我怎么没想到呢,光想着有门安静一些,安全性也是很重要的问题。
有志愿者值班,刚好群里也有读者问是否开馆,于是就正好了。晚上看着几位读者来来往往,还挺热闹的,就应该这样呢。
但是有时候又想,书房开馆时间很长,来服务的志愿者很多,然而大多数时间来往的读者却远远算不上多。这么多志愿者的组织工作、这么多电器开着,不知道这是不是一种资源浪费。筹备时候单纯的想法“只要有一位读者来,都开馆,都值得“的理念在现实的面前打了退堂鼓,因为有时候一位读者都没有,不知道那时候的志愿者是否是享受在书房的时光。
小镇有5、6万人口,有两所小学、一所中学、一所九年级民办学校,但为什么来书房借阅图书的人却寥寥?书房传单也发过很多次了,镇区的各个街道都走遍了,一所中学也进去了,两所小学都有联系。我们知道镇上很多人其实知道书房的存在,但就是没有特别明显地掀起阅读的热潮。这是为什么呢?阅读,可能还是一件需要用坚持慢慢走向热爱和习惯的事。
今天新人来加好友,说家人的饭卡落在书房了,想让志愿者帮忙找找,但是工作日白天没有人值班呢,于是问管理员们有没有空去开门一下。没有回应,于是问了附近的熟人去看看,联系好了时间。下午突然有志愿者来值班,于是告诉读者自己去找。
中午一位志愿者和家长到书房借荧光板,找了荧光笔和充电线。晚上问充了电怎么不亮的,一起琢磨了一下子,无果。书房也很久没有更新荧光板没有充过电了。但是最后结论是不亮也没关系,活动是白天的哈哈哈。有点搞笑哦。
周一开馆原以为没什么人来的,但开的时间长,我也在各个读者群里发了通知,下午还是有一对亲子读者来借还书了。真好。读者群还是有点作用呀,虽然没啥交流,都是通知。
晚上邓老师想起要给书房配钥匙,于是去配了钥匙,在书房嘱咐了一下志愿者工作。还说了一下书房的现状,需要买隔帘了,好多蚊子跟进书房;夏天要来了,也需要隔断空调冷气;晚上开馆记得提醒志愿者开楼梯灯和一楼的灯,不然黑漆麻呼的。提醒志愿者开了钥匙盒拿了钥匙记得盖上,不然积灰了容易坏。邓老师是实干派,做啥事都匆匆忙忙的。虽然经常“失联”,但是做事靠谱哈哈哈。
晚上九点半,书房的益迪管理员林照常发了书房数据截图,我意识到今天的志愿者还没发闭馆,于是一问,真还在呢,赶紧催她闭馆。
好久没来登记了,这次终于把拖欠半年多的书房相册照片给选好了,还是在众人的帮助之下。要在众多的照片里面选择50张,而书房自22年8月成立以来开馆天数之多、举办活动之多选多少张都极其困难。期间几次回阳江的时候想组织几位志愿者一起选的,终因回去没有更多时间而一直拖延。昨天灵机一动,线上找志愿者帮忙选择,在工作群里咨询,huaxin鼎力相助呀,初选了六七十张,后又委托一位拍照好看的大学生志愿者继续帮忙筛选,3号下午终于完成,并联系linlan老师上传照片。早应该在寒假之前完成这个操作的,但是世上没有早知道哈哈哈。
选照片的过程非常纠结,一想包含更多参与活动的读者(合照、全景照),二想画面具有感染力(特写、近景),而这很多时候很难兼顾。初选时候好多合照......后来huaxin说“能记录下来,以后看到都能回想到,当时发生的事情”就很好,一下子觉得,“压力”小了许多。
初选之后超数量,灵机又一动,委托平时帮书房拍照制作活动视频的志愿者帮忙筛选,她也是欣然应允,这真好呀。也很快地完成了任务并且很有自己的想法。“我看到了有很多是关于那个亲子故事会的图片我的想法是前面的一二场图片肯定是要保留的,因为我觉得这是见证了一个书房刚开始为大家搭建了这个亲子故事会的一个小平台的初步因为亲子故事会的场次很多,我就主要挑选了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小朋友们的欢乐,举办故事会内容的小形式,我还保留了最新的一场26场亲子故事会。虽然好像也是画画的形式,但是我觉得这是一个我们书房给大家举办的亲子故事会的最新的一期,我觉得这个也展示了我们书房走到现在仍然会为大家搭建这个亲子交流互动平台,是见证我们书房努力前进的一个小脚印。这个是我筛选这个亲子故事会想法”,“还有就是关于这个田畔书摊筛选 、我选择保留了这个他们阅读的局部小场景。我觉得这张照片会区别另一张会更能体现他们那些小孩子投入阅读的喜悦”,“还有这河提书摊的图片取舍,我选择了第一张,我觉得第一张老爷爷教小朋友阅读的冲击力远比一张大合更有冲击力”,“我保留了一些我们书房举办了一些代表性的活动,有见证不同书房摆摊的图片,分享会,大扫除,书房内部图片等等。以上是我的一些小小想法还有什么想保留的,我可以重新再筛选一下哦”,多么认真细致又有实践意义的想法呀!这启示我,照书房一直以来的情况,似乎管理团队也没有必要拓展得那么大,有需要的时候找外援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总之,完成一项高难度且积压的任务了,开心!有大家的帮助,开心!
今天的基本行程是上午田畔公益书摊,下午在书房整理图书,人手不足大盘点安排不了了,只能微调。傍晚继续发传单。噢对,中午把厕所冲洗了!!!
寒假公益书摊第四场,还是在田畔篮球场
想象一下,你和小朋友们约好第二天来书摊看书
他们就早早地在场边等着,看着身影很孤单
可是他们有期待!!!
时间刚刚好,可是他们问“你们怎么才来”
一个个飞奔过来,围在一起,有摆书的,有找书的,有找你说话的哈哈哈哈哈
看书后做黏土手工,小朋友叽叽喳喳做新年主题作品,时间过得好快
家里人都在场外喊着名字回去吃午饭,大家一跑三回头,一会落了这个,一会来拿那个
图9小妹妹一直还在篮球场,她说先不回家,还问拿卡纸继续玩黏土
还帮忙搬椅子,小小个的,可以一次性搬8张椅子呢
#友义书房公益书摊 20250117
这次没有再约明天
小朋友们问,你们为什么不来
明天,明天要去看看景福村的小朋友.....
#友义书房发传单 20250117
今晚继续和精神小伙发传单
从书房出门往左走的住宅区,金钱街那块还有二小对面那些住宅区
这是离书房比较近的住宅区了
逮到小朋友放学的时间发
路过一家人在捣腾舞狮道具,转身看到好多桩,咱小镇也有这文化传承啦
发传单其实看到最多的是爷爷奶奶辈的居民,说实话,他们可能不是书房的直接读者群。但是,遇到每一位老人家我们都会把传单递到手上。他们看到、他们好奇,他们认真阅读,即使说不认得字,传单上有照片,他们也有片刻的参与感
好多收到传单的老人小孩,都会和我们说谢谢,啊,多么好听的“谢谢”
发到精神小伙家附近,他直接进人家屋里了跑得飞快
最后以为直接原地解散他回家吃饭,结果他说自行车在书房哈哈哈哈哈,硬是陪我走回书房了
出来大路,到对面的超市买个洁厕剂,转过来看到厂车送员工回家,下班喽~
非常美好的发传单的下午
非常难得的一位家长志愿者带了四个活泼可爱的五年级的娃来书房,提前来看书,然后培训,接着一起出来发传单。家长说“以前寒暑假都是让娃去补课,今年想换个方式带娃”,这个想法真的好棒啊!!!
把培训的另外两位初三的小姐姐忽悠来了,再加上报名发传单的小哥哥哈哈哈,大部队从书房出门左拐,走进好多商店——
图1的两孩子特别积极勇敢,而且是越来越勇,口齿清晰流利地跟哥哥姐姐叔叔阿姨介绍书房的信息。
图二,坐在摩托车上等家长的娃,梦回小时候,同款等待啊,车是歪的,人也歪坐着。后来孩子爸把孩子带进店里一起等了哈哈哈。
图3烧烤店老板们在串串,我们迎了上去,他们也非常热情地和我们交流,毕竟谁看到一群小朋友都会好开心啊
图4碰到三位骑自行车的初中生,大家立马围了过去,认为这是目标对象,然而他们说“我们不看书的”,大家折返,于是我说,没关系,给张他看看没关系的。
随后拐弯走进了菜市场旁边的居民区,有点遗憾时间尚早,好多小朋友都还在托管班、辅导班里呢但都是逮到机会就发出去,都过去交流。
在一条街偶遇一位小朋友的奶奶,奶奶带我们进屋喝水哈哈哈哈哈大彩蛋啊大家好开心小憩了一会儿
从奶奶家开始折返,走过一户人家正在卖热腾腾的粽子(图7),我们都凑了过去,然后!发传单给他们冬天做粽子确实比较少见。
走街串巷的时候总看到很多骑小自行车的小孩,我好喜欢把他们喊停然后给他们讲书房,两位初中小姐姐也超级给力啊,在发传单的过程中越来越勇敢,她们说“好好玩”,特别有耐心
返回书房之后,我看时间还早,和精神小伙继续往另一个方向的住宅区去发传单,那里离书房特别近,我们把那几条街都转了一遍,没开门的就把传单放在门上了小伙还在出门之前拍了一下书房的门口,遇到问地址的就递过去介绍这个意识真不错
发到六点,小伙要赶回家炒菜了,完美结束下午的志愿活动。
想了一下,今天发传单的感觉,像“游历”,会看到小朋友、大朋友在行动过程中的变化,既纠结又勇敢,阳光下一群明媚的青少年,努力地把他们喜欢的事物分享给更多有需要的人,这件事本身就十分美好
以及,如果这也给看到传单的人们带来积极的影响,那就更美好啦
在奶奶家喝水的时候,邻居家小孩一直在看着我们,伸长着脖子,于是我过去和他说话,他说想去。但是爸爸妈妈上班回来晚,吃完饭就八九点了,奶奶年纪大,带不了那么远。其实最怕遇到这种情况,似乎给一部分读者带来了希望,但也带来了遗憾。
后来回到书房就是整理第二天书摊物资,还有些读者来看书。两位家长带三位小朋友来看书,他们在书房待了很长时间,大家都很快乐,一会儿看书,一会儿玩成语接龙的游戏,一会儿借书,被催了很多遍之后八点多回家了。还有一对姐弟,姐姐说白天好忙要补课没时间看书,只有晚上来看一会儿。在书房坐了有一段时间,和弟弟一起看书。我说可以借书回家看,她说没空。后来下去之后似乎是得到家长的同意,上来接了7本书,又是推书成功的一个晚上啊,真开心!!!
哇,原来上午只在书房待了三小时,但是感觉干了好多活~可能主要是觉得活比较明显吧。
早八志愿者说是不是开门太早了,都没有读者来,于是她们(我们)一边讲大嘴,一边干活——加了一些简单的标识牌。
提前买的彩板纸没找到,只好用A4纸先用着,不知道谁留在书房的彩笔刚好派上用场。给各个书架标记一下大字版的主题分类,方便吸引读者的注意,也把昨天整理出来但没有修改标签纸索书号的书给修改了,大部分,感觉没有完全整理好,零散的修改好像意义不大,会更加混乱,但是...先干着吧,至少大部分是清晰的。最后空出来的位置正好拿一些展示的架子摆在书架上了。其实也有一个很俗的想法,这两个书架一进门向右看就看得到,不想让它空空的,好影响书房的书香气息[捂脸.jpg]。
昨天大鹏说,反正还有一个多月就寒假,可以等寒假再搞,也是~又可以拖一阵子。大鹏是这么多学生志愿者里面唯一一个喊我佩君的人,真有意思啊,我觉得这样很好,平等的feel,找他干活毫无愧疚~毕竟平等的哈哈哈哈哈,他也确实是很“老练”的志愿者了,教新志愿者也是完全不用担心的,而且非常贴心地提醒,有需要操作的地方也会想到让新志愿者练练,非常有书房的气质。可惜还在高二,还要等好久。而且他也提到,有些志愿者怎么不来了,提到给书房整理图书的一些建议,真好的伙伴啊!
今天第一位读者是位奶奶,戴着口罩,爬上楼梯在门口看着书房借阅规则的海报,清雅的气质,进门问找了本医学的书坐着看,志愿者也很热心知道书在哪里,指引了之后奶奶说“好了,你们先忙吧,我可以自己看看。”一个人在左书房看了有蛮长时间之后来借书,还问我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了之后她嘴巴轻轻念着,似乎在记忆,我说大家喊我君妹~借书下楼了,不久又上来,问“君妹,这本书可不可以明天来拿?”可惜书房明天不开门呀,于是她问拿了笔和纸,抄写了一些资料,书还了。好难得看到奶奶看书的,之前的祖辈读者都是爷爷啊!!!
后来了好些小朋友滴,基本是妈妈带着来呢,今天只有一位男家长,昨天陆续都有好些男家长呢。还书、借书,给一位中级小读者推荐了《昆虫记》,一直听他家长说自己找点书,挺好的,不过我感觉他也需要一些找书看书的陪伴,我当时怎么没想到多给他找找呢。
后来的一位妈妈带着两兄弟,哥哥借了《我的世界》,妈妈问有没有作文之类的书,于是推荐了《大猫老师的绘本作文课》,一四年级的已经借出去了,他们借了二三年级,正好小读者也是三年级的。拿三年级那本给他的时候,他直接说“这个看不懂的。”我和他妈妈的直觉都是,“你都还没看就说看不懂。”可能是小朋友对家长推荐的书的天然抗斥吧......还给他推荐了《行星原来是这样》,教他打开,他问还有吗,把行星那套书借完了。《行星原来是这样》终于推出去了,黑乎乎的在书架里不显眼,是被埋没了。弟弟读学前班,感觉挺高的,推荐了《小熊很忙》。
后来的一位孕妈妈带着小妹妹,看着妹妹还小,推荐了《小蛇变变变》和《屁屁侦探》(刚好这两天看到一些角落里的《屁屁侦探》),她们还喜欢看《迪士尼双语故事系列》,挺好的,她们以为只有几本(确实是放得有点零散),便又拿了一大堆给她们。
还有一位小朋友,是楼下的奶奶带过来的,他每个周末都会来,说奶奶在楼下打麻将,他自己跑上跑下去玩,在书房也很熟悉了,各个地方也窜,但我总觉得他没有微澜其他馆的那些小伙伴那么放得开,虽然到处拿书看也有点小心翼翼地,看的书从不放回原位是不是这个原因[捂脸.jpg]。昨天他和两位两位伙伴急匆匆地上来就在角落吃零食,一边吃一边翻书......看着没多少了,也只说了吃完洗手之后再翻书,她们做到了,挺好哈哈。问她们借不借书回去看,都说不要,可能家长不在不敢吧,我应该多接触一下的。下次咯~
现场推荐的基本会借得出去,真好啊!就是时间太短,在现场的时候也有点短路的感觉,不能及时想起有哪些适合的书,甚至还要找一下前段时间求助设计海报时整理的文档。嗐。
除此之外,书房的空间实在太小了,左书房右书房有人的时候很难走动到角落初,昨天还把两个中央的绘本书架整理出来了,搬到楼下办公桌那里,展示了一些期刊,过期的《中国国家地理》、《环球人文地理》。怀疑之前还有一些过刊搬家时候放在箱子没拆开。问了楼下的意见同意放,这样真是太好了,这样大家路过的时候还可以看到这里有书,吸引一下注意力。
还有门口的发光标识牌还没回复还没做。还有月报还没写完。
记录这种事确实要及时,不然灵感没了,也不记得了。
早上总是在家磨蹭,导致10点过才到书房,看后台记录,那时候已经借出去好多书了。到书房二楼看到人不少,有两三位男家长陪着小朋友看,小朋友挺开心的,边看书会说话(类似自言自语),有点声音,被自己家长嫌弃,借书带走了,说回去看[捂脸.jpg]
今天的想法是整理一些书到空白的三个书架上,有一个已经被当作杂物架了......有好几个书架都已经太满了,超级挤,甚至还横放在上面,确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怎么整理。我也不知道呀,站在书架前好迷茫。主要是标签纸贴来贴去,改来改去,贴太多也不好,而我甚至想把所有图书重新编号,这样方便让一套一套的放在一起。
左右穿梭间,发现人不少,好热闹,于是拍了点照片。是啊,远程关注的时候想到提醒这个那个,身在其中却什么都忘了。
我甚至觉得书房应该是人声鼎沸的,就应该大人小孩为了书而讨论,让小朋友保持安静是一件挺不真实的事,毕竟小朋友那么多,小朋友都喜欢分享啊。然而自习的志愿者给了我一种——神圣不可侵犯的感觉。很抱歉位置太少了,两位自习读者来了,我左看又看,想找位置出来,但是找不到只能“下次早点来”,辜负了两位读者期待的眼神。
有读者第一次来借书,说搬家了不知道搬去哪,说不定在合山随便一个群问问,也有人知道呢。
四点半左右回家做饭,留下志愿者常规值班了。回家的路上顺便发个传单,其实我最想发一下周边的商铺住宅的,毕竟离得那么近,来不来是其次,起码知道一下呢,但是在楼上磨蹭着就到回家时间了,只能顺路发一下。
遇到的第一波小伙伴,一个妹妹说,她们副班长去书房借过书,给了她传单她就骑车走了,似乎是找帮手哈哈哈。一个高点的男孩说,小伙伴的爷爷不准小伙伴出门,但是男孩的家长准,嘚瑟得很。
在这里招呼远处骑车的小朋友骑过来拿传单,他们不肯。有戒心也是正常的,聊天的时候习惯性会问几年级之类的,其实这也是小读者的隐私吧,她们有所保留是正常的,只是自己先入为主,知道自己不是坏人,就唠家常一般。
第二波和第三波小伙伴都在踢足球,还有一波远一点,赶着回家就没有过去了,其实生活化的发传单确实是可以多开展一下,走走“群众路线”,做做“群众工作”,本来就是“从群众中来”,就应该“到群众中去”。但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总是很匆匆。
给一位小男孩发传单,非不肯要,也是有点犟啊。而隔壁很淡定在玩手机的爷爷说,“给张我”,希望也能发挥那一张小小传单的作用噢。话说,年底了,该做一点新的传单了。
(转自朋友圈略加补充)
上星期邓老师自发带娃到森林公园摆摊,效果都很不错。这次回来了,也想看看森林公园的情况,于是在书房收拾整理之后,到森林公园浅浅摆个摊。
第一句感慨是:人之初,都喜欢看书。森林公园的娃基本是幼儿园前后的,很小,但是来的娃都看书了。有的娃我还能陪一下子,有的有祖辈陪着,有的只能自己看了。
刚来的时一位奶奶带着孙女,我问她们看书吗,奶奶也很和善哇,她问妹妹看书吗,妹妹就留下来了,这么说她也待了将近两小时耶三岁,看《小鸡球球》、看《揭秘雨林》…,普通话怪好的,“小鸡球球呢”?
蓝衣服的小孩是后来的,据说上次邓老师来摆摊的时候已经借过书,又还了,但是没有再借家长总是担心弄坏,其实弄坏又有什么关系呢,因噎废食啊…
黑衣服的小孩也是后来的,外公说,看书很安分,都不用带了,确实,自己静静地翻书,后来不知道怎么的,我们一起翻书,外公怎么催都不愿意走,我有点不好意思了,建议到,要不借书回去看,他肯回家。外公也很支持,注册了读者账号,还嘱咐他不要弄坏。
小朋友这么爱护的好东西,他们也舍不得的呢。
有点遗憾的是,还没腾出手跟旁边这堆中学生小伙伴搭讪~
晚霞很美
#友义书房工作进展 20241129
(转自朋友圈略加补充)有点遗憾的是,几位家长为了让小朋友回家,说第二天去书房看书,结果第二天第三天我都没看到他们......
好开心,今天打电话催还图书,大部分读者都接电话了,俺的外地号码再也不是被直接拒接的了。
国庆前在旧址有位五年级的小读者带了三个兄弟姐妹来一共借了18本书,家长吓坏了“借书怎么借的,我怎么不知道(还有我号码,也没给钱)”
然后解释了一番,她高高兴兴地说,这两天去还。
#友义书房工作进展 20241116
今天到六点共借出了124册图书。
其中一位老师来为【班级图书角】借书。
(图2)真可谓是【满载而归】呀!
发现有的亲子读者每周都会来书房
借还图书,待一会儿,真好!
今晚继续开馆到9点,明天也是全天开馆
老志愿者吐槽了书房“怎么变得这么乱”
(图4)于是他整理了一番。
图5志愿者刚整理的3号书架,各类教育图书
接连有新志愿者加入书房,热情开馆。
真好,看着你们在书房学习、玩耍、成长
妙~
#友义书房工作进展 20241116
图1 去年申请加入【满天星公益】的阅同行计划时,写了一年的目标是读者增加到500位,其实我心里想的是800位,今天实现了。
图2345是今晚的盛况,我在想啊,读者在书房遇见其他读者,也是很好玩的事吧。
图678今晚的值班记录,志愿者们也是辛苦呀。没想到竟是由一群未成年的小朋友撑起了一个乡镇民间公益图书馆的开馆运行,后生可畏,未来可期[太阳][太阳]
图9是今天借出的部分图书,刚好晚上在整理《大英儿童漫画百科》,晚上就被借出好几本,我还没推呢,这是心灵感应了?
书房买书买得很快,有些很早买的书,还没来得及推荐,就已经被遗忘了,希望读者朋友们慢慢找书,慢慢看书,在书房的角角落落发现更多好书。
#友义书房工作进展 20241116
晚上整理了图书推荐海报的资料,同时发现很多书在录入的时候书名不完全,一咬牙一跺脚又接连修改了很多书名…整理了满天星公益的【阅同行】项目资料,马上就满一年了,这一年过得可真快啊!
那么书房的下一个机会在哪里?
在书房10月的月度总结的最后,我留下了一个疑问:有这么多好书,在书房这空间有限、志愿者有限、开馆时间有限的情况下,如何把这么多好书推广出去呢?
微澜的大部分分馆,都是学校图书馆,图书可以直接接触到学生(也就是最核心的阅读推广对象),志愿者也可以直接面对读者推荐图书。而书房,作为乡镇社区图书馆,存在很多薄弱环节,管理员都不在现场服务,离学校远难以直接接触读者,志愿者缺乏阅读基础与知识,难以有针对性地推荐好书。平时仅能维持开馆状态。
因此我也一直试图与学校建立更多的联系,困难重重,但也不敢放弃。这么多好书资源,不充分利用就浪费了。学生们茁壮成长,不及早引导阅读,就错过阅读的陪伴和滋养了。昨晚想好,今天发出一篇推文:
热情邀请老师们来书房借书回去充实班级图书角,把好书带到读者身边,方式灵活、手续简单,全程免费。推文发出,也私聊转发了好多老师朋友[不好意思又一次打扰老师们了...],把校园馆转变为“班级馆”。已经有老师来联系啦,不管结果如何,先试试,才有更多可能。
其实,【校园集体读者】已经建立好长时间了,也有学校班级试验过,是可行的,在阅读课、活动课、午晚托的时候鼓励同学们看书,同学们还会参与到图书管理过程中,人际氛围、阅读氛围都很好。虽然存在个别损坏情况,但是修补一下就好啦。儿童时代有阅读的滋养和陪伴,相信小读者们也不会感到孤单吧。
越想越多,书房有5540册图书,一个【校园集体读者】账号可以借60册书,来得晚的恐怕选择就少了哟~
心动不如行动,正好周末开馆,期待老师们行动起来呀!
今晚的书房很热闹呀!
志愿者反映很多读者到7号书架找书,那是文学类图书所在书架,此外还有2号、9号书架也是文学类哦。据说有两位小读者一直在说悄悄话,好想听听在说的啥呀?书房也是一个可以和小伙伴一起快乐成长的地方!
有位小读者每次来书房都很欢乐,奔来跑去的,家长一定要照顾好小朋友喔~反正志愿者是喊不起来~
今天突然感觉,新书房空间虽小,但也丝毫不影响读者们享受书房,享受阅读的美好呢。看不看书不重要,环境很重要,在美好的环境中,就会做美好的事。
热闹喧嚣中,还有学生哥小孩姐在投入地做作业呢,真棒呀!
志愿者还说“今天好多人来还书和借书”,“有人借了10本书的送了一个袋子”,真是负责任的志愿者,点赞!
我们合山人民真幸福呀!
#友义书房工作进展 20241109
平时沉寂的朋友圈一到周末就狂发,可能很多人已经将我屏蔽了,但就是忍不住想很多跟书房相关的事情,想到就发,管它呢。书装不下的问题一直存在着,今天一咬牙一跺脚,又买了三个书架,只能减少绘本展示架的位置了,现在新书房给我的感觉就是很乱。。。但又没时间回去整理,不过好像乱着也没有影响它正常开馆呀!
书房还有一些定制装书袋,于是又搞了来借书以及发朋友圈送装书袋的福利活动。此外最近志愿者来的少了,便加了一个老志愿者带新志愿者来值班送装书袋的活动。昨晚本想写两条推文的,但是动笔的时候感觉无从下手,便作罢了,缺乏思考的一天天。幸好还有几位国庆以来一直支持着书房开馆的学生志愿者在坚持着,以往晚上他们都是边做作业边值班,今天忽然在工作群里发了读者照片,能感觉到情感的变化。TA们见证着书房的成长,书房也见证了TA的成长。
11月了,时间过得好快,没想到书房竟走到了第三年,这一切好梦幻,而它却是真实的。不禁想起柴静在《看见》里写的一句话“真实自有万钧之力”,读书的时候还把这句话打印出来,贴在宿舍桌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