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新

发表于2019-11-26 09:55


广州会江学校是微澜图书馆的协办管,在微澜的支持下,图书馆引进了电子借阅系统,学校的一位数学老师几乎把自己所有的课外时间都投入了图书馆的管理;语文教学也推广阅读,孩子们还有叫做“采蜜集”的摘抄本,老师会定期进行检查和批阅,与孩子们互动,孩子们甚至依靠采蜜集为图书馆筹到了更多的图书。

在一些微澜图书馆,阅读量大的孩子也可能得到鼓励,比如升级阅读卡(可以比普通学生卡多借一本或几本书)。

还有其他的一些鼓励形式,不过也有的图书馆管理员会担心因为奖励孩子们因此刷图书记录,而违背培养孩子们阅读的初衷;实现他们的自我成长。

会江学校这张在学校公开表彰孩子们阅读的图在小新朋友圈发出后,也引起了一些朋友的注意,他们反馈了相关看法和意见。



841 阅读 | 10 留言 | 0 赞
留言区
  • 2019-11-30 23:06:10 廖细雄

    自己晒书单和别人在没有征得同意,是否有权力去看书单,和公开书单,本质上是两个概念……;

    可能也要涉及到隐私的概念本身;

    可以需要建立一个图书馆,益迪,用户之间的用户协议;规定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调用和公开一个人的书单和借阅数据

  • 2019-11-30 14:25:30 左樵

    事实上我们可能过于夸大了隐私这个概念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隐私本来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地域性、风俗性的东西,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不同区域,对隐私的敏感度是不同的,日本人把姓氏挂在家门口,欧美国家的城市电话录上曾经登载全城居民的电话,而这些对于中国人来说简直是匪夷所思,但中国人又长期不介意年龄、月薪等等个人信息的披露,因此,有时候我觉得我们在讨论隐私时,我们不过是在谈论自己认为的隐私而已。阅读记录算不算隐私,恐怕没有共识,豆瓣上晒书单的那些大神,不会觉得自己在曝隐私,当然,即使是不把阅读记录当隐私的人,也未必会把所有的阅读记录一个不漏的曝出来,比如,我就不会说我读过少女之心。总之,我的意思是对于阅读记录是否隐私这事儿,我们不可想当然,还是尊重主人自己的态度,他自己愿意曝, 别人没必要提醒他要保护自己的隐私,但如果没征求主人的同意就公开他的阅读记录,就要冒被他声讨的风险。

  • 2019-11-27 06:41:02 廖细雄

    有一天突发奇想想去看孩子们借阅记录的时候,确实惊呆了,有的孩子的借阅书目如此巨大如此丰富;一开始会非常愉悦,如果没有图书馆,他她将没有机会看到这个“广阔”的世界;特别有些孩子,两年了,来借书一直是默默的来默默的走,除了认真说谢谢,没有其他互动;很难想象他们沉默之外,如果没有丰富的书籍,以前是如何度过。但很快,这种愉悦的快感消失的时候,确实有一个困境,我是在偷窥吗?这是在刺探她他的隐私,我可以和别人去说吗?我自己确实有这个道德困境在………包括很多时候很想去分析这些个人数据(研究必然存在,但仅限于研究)………

    现在,更多的是,在借阅的时候,如果时间足够,我会问他们的借书体验,有些孩子很愿意说,但更多的孩子会摇摇头,这些愿意公开分享的孩子,会问他们是否愿意将他们认为好的书主动向同学们去推广。包括在是否要争取和老师合作鼓励阅读上,也有一种审甚,到底和老师一种什么样的协作是真正有益的;不增加彼此的压力和负担………又能让老师真心的鼓励孩子们来阅读;如果通过强制,可能就违背了某些初衷。

    当然,有的学校氛围非常好,老师和孩子们的互动非常健康;这是例外的;但如果没有这个健康的环境……

  • 2019-11-26 12:18:05 毛菊

    我看到美国的社区或城市图书馆,都不调读者的阅读记录,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不查隐私,只有读者自己可以查。夏天的阅读活动,都是小孩自己画读书的数量的卡提交给图书馆,来自于自愿。有的读者根本不在乎参加夏天的读书赠礼物活动,有人不在乎奖品。

  • 2019-11-26 12:12:49 毛菊

    我以前把读书多的小孩带到国图去参观。现在很后悔,应该都平等的!另外,如果有人读到好书,

  • 2019-11-26 12:05:49 麦开

    要表彰。
    1.这里似乎有“过犹不及”的担心,但我们的阅读环境,从不曾过,而是远远不及。在这具体状况下,不妨高调一些。
    2.避免“刷纪录”,是要避免功利化,可这想法本身是大人式的想法,是对孩子作了功利预设的,事实上我们不知道,孩子是不是真的会“刷纪录”。退一步讲,就算出现了,也可以调整回应,教育应是不断互动的过程。
    3.具体看表彰形式,这例子让人稍感不适,看上去形式大于实质,似乎并不促成交流。拍脑袋想一下,或许可以搞成阅读主题班会,让同学讲一本喜爱的书;又或许,把读霸们召集起来,表彰会也是读书交流会;更进一步,帮助同学建立跨年级的阅读小组。恩,这些都需要大人们更走心细致,后话了。

  • 2019-11-26 10:57:10 毛菊

    读书的目的是为了个人的快乐。读了自己快乐了就完了。我们这边读书多就得个够书券而已,而且是低调不留名的。即使抽奖被抓阄上也是跟读书多少没有太大关系,中奖的人图书馆低调电话通知自己单个去领奖,也都很隐私。有人过得幸福未必读书最多。读不好的书只要小孩自己开心也很好(这是非常有名的儿童作家说的)你去公开奖励读书多的人,把功利和名利作为目的吗?可以设置读了100册,可以领个喝水壶,手提袋,笔记本,笔或一个二手书购物卷。

  • 2019-11-26 10:39:59 贺静漪

    我建议我们的奖励是精神的而不是物质的。这样是不是更好一些。让看书多的同学将本周多看书集做成思维导图或类似的。我们给他提供展示位,突出他个人信息。

    让他们比拼质量而不仅仅是数量。

  • 2019-11-26 10:08:17 小新

    评论2:国外的社区图书馆非常多啊但问题咱们国内很少啊,所以才要多想办法让孩子们来参加阅读的活动,创造一个阅读环境和氛围。鼓励多读书这个氛围是正向的,积极的,等到了全民都自觉爱读书多读书,那时候也不用花心思来用各种激励手段了。在学校公开表扬,我真的不理解为啥这是跟隐私有关?

  • 2019-11-26 10:05:57 小新

    A:我在美国的图书馆儿童读书的多少,只作为暑期读书活动的抽奖活动或者获得买书券几张,获得包,小小玩具,喝水瓶,不会作为公共的表彰,是比较隐私的。 

    B:我完全同意你的。有些馆也会表彰,我自己所在的馆没有这种激励。欢迎你系统的介绍美国图书馆的状况,以及后面的考量。

    A:我感觉是美国的公共图书馆会把读书的数据用于年报告,但没见过把私人的读书数量作为公共表彰。也许读书就是很私人的事,特别低调,其他人不在乎你读多少书,图书馆也把个人读书记录只有自己可以看到。

    我家小孩6岁,大脑特别单纯,他比较喜欢听人物传记的故事(为儿童写的)他能体会作为8-15岁做的非常惊人的事。他的发育需要的支持每个阶段需要的都不一样,他喜欢很多其他的活动(例如游泳,吃饭聊天)读书只是其中之一。我们也很幸运,他喜欢的故事,会有很多版本,我们有时候能找到比较支持他认识的版本。

    有时候读书的质量优于数量

    B:图书馆里也会遇到这样的孩子,自己有“选书能力”

    A:他们都有,如果放手让他们自己选是的,

    B:随便他们找,就怕不翻  

    A:那应该有推荐书的展示

    B:有的


    这组对话其实包括好几个问题:

    1、阅读,数量,书籍内容是不是一件私人的事情,适不适合公开表彰

    2、书的质量和数量孰轻孰重?怎么评价。。。

    3、孩子自主选书和推荐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
写文档

文档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