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讯飞上整理年会语音转文字,校对错别字,需要仔细些~
来补登记服务时长,发现北京23馆的选项已经不存在了。2020年8月16日,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23馆,和同事们一起一点点搬走每一座书架、每一本图书。
合影时,毅桦喊道:「做微澜,难不难?」大家大喊:「难!」毅桦又喊:「不做微澜,是不是更难?」大家破涕为笑:「更——难——!」
15日和16日,我在财新实习的学弟也都来搬书,大家休息时,学弟又去采访。对于稿件的价值取向,学弟和另一位实习生有很不同的意见;午餐时,我们一直在为此争论。争论的核心,依然与何谓「平等的受教育权」有关。
返程的公交车上,我和学弟说,我也需要时时提醒自己,很多我自己、我同事、我同温层所以为的「常识」,其实未必是更多数人所知的常识;认为「孩子们回到『老家』也算政府保障了他们的平等受教育权」、认为「清退是必然的」、我们最多能做到「清理要有温度」的人,其实有很多。
他们也是我们身边的普通人,是有能力对身边人善良温暖尊重的普通人。微澜更为重要的公共教育职能之一,正是让打工子女成为更多人的「身边人」;这样,面对那些看似不可阻挡的诱人的宏大声音,更多人会念及自己的「身边人」,再慎重地想一想。
学弟的稿子因为议题敏感被毙了,即使已很小心翼翼。可我们的倡导工作,依然在一篇篇采访、一场场市集、一次次演讲中,顽强地继续着。
那天拾起一位孩子手写的歌词,至今依然记得:「你是天上的星星,我是天上的月亮,我和你永远不分开。」
第一次做现场销售。刚开始放不开,主动介绍攀谈被人漠视拒绝真真感觉下不来台啊~ 赶紧跟小伙伴们商量迅速调整策略,锁定目标客户,成功劝捐的次数越来越多。
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才女小妹妹沐田用从小练就的绘画才艺助阵义卖,咱没才艺,那就在做个卖家的同时也做个买家吧。感谢小妹妹传神地为我留下了给小朋友们解释什么是流动儿童的瞬间。
有个小帅哥在实验二小读六年级,他在听我介绍时关注的是成本和利润,主动帮我算要募捐多少才能建一座图书馆,而流动儿童中二年级孩子连拼读都比较费劲,所以,在我看来,市集的义卖募捐并非仅仅是为了流动儿童,如果能在城市的孩子们和年轻人心中播一颗小小的公益种子,更是善莫大焉~
义卖中还碰到了很多可爱的人:小夫妻捐款后还双双加入了志愿者队伍,还有个帅哥特别认真地研读微澜图书馆的年度报告、值班日志,嘴里说着对公益的消极态度,但最终手上还是扫码献了爱心~
另外,也认识了很多有爱又可爱的志愿者新朋友,大家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有共同的愿景,彼此影响共同成长,在付出中得到,非常开心~
第一次参加市集活动,一开始有点儿不习惯,兜里揣着满满的宣传单就是张不开嘴。幸运的是遇到了好多温暖的小伙伴们,在他们的带领下试着大胆地往前走,用微小的行动带来改变,度过了一个开心又充实的万圣节前夜。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个还在上小学的小女孩,自己因为没有手机没有办法扫码献爱心,依然坚持塞给我们现金说是要帮助和她一样大的孩子们,让他们有书看!
真心感谢每一份善意!
西单食宝街市集布展、义卖、绘制明信片,继续和朋友们在一起。
今日手绘6张明信片,同样的价格多样的服务:日落与坚毅的白桦树、灌篮高手、赫敏、水獭、杯子蛋糕里的第五人格伊莱、爱国小粉红点名的那兔……
西单食宝街市集布展、义卖。
这周末市集人流量不是很大;下午空余时间打算新做一批明信片,挑出了9张没有孩子的图书馆照片,并调好了颜色。晚上和大学时一起支教的同学们聚会,把我们的原创胸针带过去,同学们一人买了一套。
在西单食宝街万圣节市集参加微澜现场招募和文创产品义卖的活动,已经是第三次参加这样的活动了,很喜欢这种方式,不仅招募到新的志愿者,获得捐款,更多的是潜在的深远影响,活动要继续。
在798三天的市集里报名值班了一个下午,人流量非常大,也在过程中跟细雄和其他的伙伴们学习,怎么有效的宣传和沟通。很喜欢这种活动,每一个来的人都不一样,就心里面会有判断,是高质量的转化还是没有用的,嗯,并且也终于知道做宣传和发传单的人并不是非要缠着你的,就你礼貌的了解一下,或者你任何时候离开其实都可以的。
798市集讲解、拍摄、现场手绘明信片义卖、撤展、搬运物料等
今天继续现场手绘明信片义卖,共画7单,为微澜图书馆筹得420元。
为期三天的市集结束,我订了运货车将展品展具送回总馆,与细雄一起搬运归位。
在一起的日子,无比幸福!
798市集讲解、拍摄、现场手绘明信片义卖等
今天开始现场手绘明信片义卖,共画6单,为微澜图书馆筹得360元。
798市集搬运物料、布展、讲解等
连夜设计拼制后,我们将几百张孩子们的借阅卡带到798。我们在打工子女学校开公益图书馆;灯笼上每一张卡都是一位孩子看书用的。孩子们没法再取回借阅卡,是因为他们回不来北京了;有些是因为疫情,有些是因为他们的打工子女学校被突然关停,不得不回到「一个被称为『老家』的地方」,远离父母和朋友。所以我们将这些借阅卡拼成了「在一起,要流动」这几个字,与孩子们一起发声:每一位孩子都有在父母身边接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我们微澜图书馆为这些工友的孩子们提供自由自主阅读的空间;在图书馆,我们也鼓励孩子们自由真实地表达。看这些以「孩子的权利」为题的手抄报,就是孩子们在微澜图书馆画的。还有这些以「搬家」为题的作文;这些孩子们最日常的经历就是被迫搬家,他们就在这里写下自己的经历、感受与思考。读到这页黄色纸写的作文,我自己心情也非常复杂,其实孩子到了这个年龄都明白的,都知道自己本来不应这样的⋯⋯
以上整理于我为观展朋友讲解的部分内容;我策展的逻辑也是这样从议题出发,再介绍微澜图书馆的具体行动。愿意驻足阅读孩子们文字的观展朋友,本身对教育公平都有关切;不少朋友还是第一次知道北京有那么多打工子女学校突然「被消失」。一些参展朋友还会留下来,更深入地了解流动儿童返乡追踪项目的进展,以及新公民计划的学术研究与政策倡导工作;有些朋友当即成为机构月捐人。
当然,议题对于很多观展朋友还可能有些沉重;对于更关注图书馆本身的朋友,我们会直接从最后一幅微澜分馆地图开始讲起,二十多家分馆就像星星一样,散布在城市边缘闪闪发光;对于更关注公益义卖的朋友,我们会直接来介绍文创义卖品,很多朋友拿起一枚冰山胸针,也开始知道「流动和留守儿童是同一群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