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郁

发表于2020-11-04 18:26

2020-11-04 11:00至14:35服务,通勤时间0.5小时,合计耗时4.1小时,  

今天见到了骆婧,现实中的她,比上周线上选举理事时那个小屏幕上的她,更加开朗活跃。而且,每发现有什么不对劲,像书名在系统里显示有误,书的封皮坏了影响借阅,或者益迪码扫不出来,她都会第一时间在群里求助,要么自己琢磨,根据指引一点点去解决。骆婧说,想来微澜,就是希望能带来一点点的改变。很朴实。她也的确是这么做的呢。


骆婧还发现,在阅读区后面几个书架底下索引号3-开头的,包括临窗好像是45-开头的书架最下面一层,有很多非常好的儿童绘本。咱们可以多多推荐给中低年级的孩子,他们应该还没来得及发现这些宝贝——除了《寻宝记》,你们还可以有更多选择哦!


11点多,我俩遵照馆东们“指示”去食堂。不一会儿,很多小不点儿们手拿便当盒、排着长队进来。有的轻声嘀咕:这是音乐老师还是美术老师?我忽然意识到,他们说的是穿着黑色围裙制服的我们。


再想到在图书室也不断地被叫“老师”,很偶尔地才有同学会问“您是志愿者?”在他们的视野里,大概略为年长一点的人,都是老师吧。这么一想,竟有了一丝丝的郑重。


这些不过五六岁、六七岁的孩子,饭后都会在水槽边自己洗碗。有个男孩个子不够,把碗放进水槽都得踮着脚,可还是很努力地洗完了。这个真的值得赞扬!


中午过后,值下午场的李龙渊也来了。他就在附近的某高校读大三,之前参加过很多志愿活动,比如教老人们学会使用智能手机,去残障儿童学校打扫卫生,也为微澜17馆服务过,是个很踏实主动的男生。在29馆稍微工作了几分钟,他便发现了有的书索书号、位置和书的种类不匹配,好比《怪物大师》,乱入了《荒野求生》那一层。大概因为封面色调太像了呵。


没多久,下课铃响,那些爱在阅读角坐着聊天、打游戏的大孩子又来了。上课铃响时,他们呼啸而过,阅读桌就如同一片狼藉的战场。头一次遇见这种情况的李龙渊看着我们刚刚跟他“预警”过的这一幕,瞪大了眼:“不会吧,真能这样?!”


这事儿天天都有,都到了志愿者们似乎习以为常的地步。但这个,真的不能成为常态吧。


比如,是否可以减少阅读区座椅的数量,从客观上杜绝把这里当成聊天和社交场所。图书室除了保证志愿者的座椅,最多再放2-3把椅子,平时就放在服务区域,有孩子真想在室内阅读时,再找志愿者来拿。据我的两次工作观察,还真没有多少孩子在室内长时间阅读的。低年级的孩子基本上都是借完就走。而阅读桌上那些厚实精美的百科全书,也极少有人翻阅,暴殄天物,很是可惜。


如果一定要设立阅读区,我们最好制定严格的规则。“不借书不读书的,请不要在图书馆逗留!”——可以贴个提示在阅读区域,或者大门上,也可以请7-9年级的各班老师帮助我们来重申这一点。今天,对几个坐在阅读桌玩手机游戏的孩子,我和他们约定最多再打5分钟,他们同意了。但不可能天天如此。首先还是得让他们明白,这是一个需要清静的阅读场所,不是用来做其他娱乐的。“你们已经干扰到了正常的书馆秩序。这是需要改变的。”


但,这样能奏效吗?下午离开时,正碰上几十个小孩子挨得紧紧的,在一层大厅外面的长方形空地上体育课。想来这有限的几十平米,就是他们的户外活动场地了。也难怪明欣的大孩子会那么“青睐”图书馆的阅读角——他们实在是没地方可待啊!十多岁的孩子,身心逐渐发育,对社交和独立空间有了更多渴望。大人的说教对他们也不是很容易起作用。如何能针对他们的特点,做一些正向引导,让他们明白维护公共空间、尊重他人的重要呢?在吐过上面的槽之后,我想,我们也不能只是堵,还得帮和引。


今天也有被暖到。中午忙碌期,有个穿黑色外套的女生“腾”地就坐在了借书处的椅子上,冲我一乐。我原以为她不过是站累了,想歇歇。很快,她就自动进入角色,帮助我们维持秩序,和借还书的小朋友交流,把还书处的书都摞好。


后来,另一位浅色外套的女孩也加入,默默地将推车推到书架,把书一本本地归位。她们俩分别叫李馨语和于梓欣,都是六年级二班的。于梓欣说,昨天她们也干了同样的工作,是自愿。


我很想去六二班告诉一下她们的老师,这两个学生表现很好,志愿者很感谢她们。


但走得急,忘了。希望下回,还能见到你俩。


448 阅读 | 1 留言 | 3 赞
留言区
  • 2020-11-05 14:11:10 小新

    看到邓郁的文字,想起刚刚开馆的时候,图书馆除了借阅之外,给孩子们提供一个可以是自由的“公共空间”的意义偶尔甚至会大于借阅,他们可以在这里停留,喘息,甚至聊天儿;甚至打闹也不是不允许呆在图书馆的理由。当时大家也有过许多的不同意见和讨论。

    阅读习惯的培养需要漫长的过程,规则也是,一遍一遍的重复,告诉他们遵守规则后面的意义和价值;也总拜托他们相互传递,你可不可以负责告诉其他同学。在一点一滴里,互动中,他们去学习彼此尊重和尊重他人,比如不抢书,不占位,这些都会反反复复,一波孩子走了,另一波孩子又是相同的问题。对本来就不固定的志愿者团队来说,这是很大的考验。所以,从开馆起,馆员之间的这种交流和传递就非常的重要。

    非常感谢邓郁,还有龙洲的每一次认真的思考和分享。

    打工子女学校,每个学期都会有孩子来,也有孩子走,都需要普及规则。

    在某些时间较长的老馆,有低年级孩子来,高年级已经会主动避让;那些安静看书,已经可以沉下来静静看书,看大量文字的读者,会静悄悄的来,借了书,静悄悄的走,留下的,反倒是爱打闹的孩子,他们愿意有个去处,图书馆及志愿者的包容,不指摘,可以让他们放松。。。这也是帮和引的好机会,也期待实践后更多的分享。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

文档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