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小娟

发表于2020-11-03 18:53

      百年之后,我曾经有多少存款、住过什么样的房子、开过什么样的车,都不再重要。但是,如果我对一个孩子的生活有过重要的作用,那么,这个世界也许会因此不同---波士顿儿童医院走廊标语

记在微澜图书馆节日科普活动日

微澜图书馆21


To be or not to be

我们是陪伴者和引导者。比较之下,后者似乎责任更大,因为它更具有方向性。

万圣节,无论是曾经的宗教节日,还是演变成今天的“恶作剧之夜”,它都不属于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范畴。要不要趁这个机会,做(微澜21馆)节日文化科普项目上第一批吃螃蟹的人,我们有过犹豫和讨论。最终的意见结论体现了大家的志同道合——我们反对以任何名义过度消费任何节日。由神秘带来的心驰神往,往往是因为隔了一层不了解的面纱。我们要做的,是让孩子们知道节日的由来和含义。结合自己的家乡文化,举一反三,更广泛深刻的了解在咱们中国,有哪些具有相近意义的节日和丰富的节日习俗。

我们的用心 孩子的热情



活动现场

      “不用汇报,你们放手去做,都是为了孩子。有需要支持的找我,或者找孟瑾(理事)”——21馆馆长 陈晶

      21馆除了屈指可数的几位“老人”,大多都是新志愿者。在一个几乎是陌生的组织里,如何在短时间内筹备开展一项新的活动,困难没有宣之于口,心里却不乏忐忑。策划方案仓促出炉,21馆的微信群里,都是新老志愿者支持的声音。这是一个组织对新人的肯定和保护,也在告诉大家,你们尽管去做,你所短缺的,大家会背靠背的支持。

      距离活动开始还有两天,所有的装饰已经挂上了墙,分发给孩子们的文具礼品都已经到位。孩子们争先恐后的把手举到了志愿者的眼前,迫不及待的在报名卡片上写上自己的名字。由于客观条件限制,本想把活动范围控制在10人左右的志愿者们,实在不忍孩子们的声声叹息和失望的眼神,最终把报名人数放宽到19人,并答应其他的孩子,只要当天没有自己班级的活动、图书馆里能坐得下,仍然欢迎他们到时候自己带着板凳过去参加,孩子们这才频频确认、依依不舍的散去。


 孩子们的报名笔迹

      当天除了两位正常值班的志愿者,活动由陈晶和孟瑾主持。陈晶旅美多年,对东西方文化的融会贯通和对比讲解,深入浅出,生动有趣。孟瑾通过讲故事的方式生动开场,在她绘声绘色的带领下,孩子们积极广泛的参与到中国的中元节和盂兰盆节的讨论中,很多同学还热烈的跟大家分享了家乡的节日习俗,燃爆现场。


活动课件节选

      可能是从来没有参加过座谈式的活动,可能是没有接触过课本以外的文化,现场气氛热烈,热情高涨。志愿者的镜头,捕捉到的,是一群心里有梦,眼里有光的后浪,是一股直击心灵的、对新事物的积极渴望。



志愿者镜头下的孩子们

但行好事 莫问前程

     诚如我们的志愿者所说,微澜图书馆所在的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们,可能不能像我们的孩子们那样接触到更多的信息和资源,但我们都坚信,只要我们都去努力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支持、更好的学习活动,未来的他们,即使没有机会去世界其他角落看一看,但他们的眼中和心中,一定会有一个更广阔的世界,助力他们飞得更稳、走得更远。


志愿者朋友圈截图



494 阅读 | 0 留言 | 7 赞
留言区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

文档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