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细雄

发表于2020-08-10 18:53

2020-08-09 09:10至15:30服务,通勤时间5.0小时,合计耗时11.3小时,

1、探访21馆,校园环境了解(疫情期),拍照

2、旁听理事会(录音,拍照)

3、与理事交流

4、和大家一起整理图书馆打扫卫生等

  

21馆是我去的第9个微澜分馆,也是北京的第9所打工子弟学校。

2017年3月开始,在宋庄小堡住过一年,每天走街串巷的游荡,但还是没有注意到这所小堡主街道旁还有一所有十几年的,民办的打工子弟学校。

学校距离公交站小堡南街不过200米的距离,街口进去,一排垃圾桶斜对红墙上的一排字,“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往前继续走,才意识到这就是我今天的目的地,北京21分馆所在地所在的学校。


漆成红色的铁皮门上,开了小门。进去,并没有遭到什么阻挠,门口办公室和在某个教室分别遇到的两个人,同事来了介绍过后,才知道是学校的正副校长,学校放了假,但他们整个假期都在学校没有离开过。




疫情


暑假前,做好充足的防疫准备,学校短暂的恢复在校上课,但随着北京的第二波疫情,就停课了。








受疫情影响,学校的大部分家长假期后和学校失去联系,以前,很多打工学校都用预缴学费的形式来提前确定下个学期的生源,好安排具体的教学工作,目前,这一方法已经行不通,甚至大部分的老生家长,也很难联系到。他们自己的未来都不确定,还有些孩子,直接先回老家上学,即使父母以后还会回京工作,孩子恐怕都不会过来了。

学校1年级招生原计划是一个班级,今年,目前,有意向来上学的也就十几个。学校已经连续好几年在亏损状态了,不过,因为通州被设立为城市副中心,学校还是抱着希望,觉得以后打工人群在通州就业多,打工人群会回来,孩子也会跟着来,学校就还有存在的必要,还能招到学生。对未来的希望激励着学校。


图书馆



门外大门上的图书馆馆牌,已经被雨水冲刷掉落,自己已经冲淡,窗口暑假上的书和玻璃上的闭关提示,显示这是一个图书馆。

大家陆续到了,等馆长到来,开了门,推开一看,地板上满是灰尘,还有柳絮和落叶之类的,“门下与缝隙。”馆长说。大家很快行动起来,打扫地面,桌面,书架上厚厚的尘土。



图书室原来也是一个教室,不过比教室小一些,隔断成了两小间,现在的这一间除了作为图书馆,也兼做党员活动室,每周四党员会,图书馆便不开馆。过去的一年,馆长刘丽每周来三天,和其他馆员一起为孩子们提供借阅服务。


打扫完卫生,等待理事到来之前,大家在教室外呆了一小会儿。



理事会后,理事在学习使用益迪小程序。


说真的,整个这情景还是令我震撼。

这是第二次去这么小的学校,第一次是在6馆,学校也是很紧凑,平房,图书馆很小,但联络员和志愿者团队很用心给力。

没有折叠没有曲折,就是在这样小小的校园里,小小的图书馆成为了孩子们的乐园,而志愿者们,倾注了很多的心血,守护着分馆,也守护着孩子。

出校门时,馆长才意识到,学校说不出来的变化原来是,蓝色的墙壁被重新漆成了砖红。



363 阅读 | 0 留言 | 0 赞
留言区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

文档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