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毅桦

发表于2018-04-04 00:04

2017-10-15 00:00至06:00服务6.0小时,打扫卫生,整理图书  

在几个新馆中,8馆也是从一穷二白起步的~学校给了间空教室,企业(美联)捐赠了一个书架和1000多本书,我们的团队就开始进馆了。

WechatIMG14.jpeg

由于书少而且新,分类录入和上架都相对轻松。在馆长的排班下,大家按部就班地完成了准备工作。上周五,也是开馆前的最后一天准备,我们去了5个人,馆长画了黑板报,我们倒腾了半天桌子,还努力“幻想”了开馆后孩子们坐在桌边安静舒适阅读的场景。。。

WechatIMG15.jpeg

今天是开馆第一天,馆长出差了,委托我和邹存伟大哥、陈秋玲大姐和吕素梅大姐站好第一班岗。

早上北风一刮,雾霾随风而去,“倒春寒”却也是犀利的。出门前查天气预报,中午要下雨的概率竟然接近90%。我心想路上的那些花儿刚开始张牙舞爪的,就要被打了真可惜,心里更担心雨水造成第一天开张的8馆门前冷落。

10点50赶到学校,一进大门就看见图书室门口熙熙攘攘的。我赶紧进门,被孩子们围在中间的邹大哥见到我无奈地挥挥手,就马上被更多举着借阅卡的手淹没了。完全是人潮啊,全部在汹涌地举着书和卡喊着要借书。我一问,原来是课间刚开始,邹大哥他们也到了没多久,电脑都还没准备好呢。我们赶紧开始扯着嗓子解释,“还没有准备好借阅,希望大家中午再来”,人潮才渐渐散去。可图书室里桌子上、书架上已经乱的像刮过一场台风。

WechatIMG13.jpeg

WechatIMG2.jpeg

对人潮有了大概的心理准备,我们决定要认真应对下一个课间——也是中午的午休时段。重新归置了桌椅,我们准备好电脑。邹大哥还将自己的电脑带来了。我们决定用两台电脑两把扫描枪同时上阵。这时学校的任主任将邹大哥和陈姐叫去食堂打饭,赶紧在中午前补充一下体力。我吃了陈姐自己烙的饼和醋溜土豆丝。结束了上午另一个志愿服务的吕姐这时也赶到学校了,拿出了自己准备的饭盒。

三位大哥大姐饭还没吃安稳,就陆续有孩子来到图书室了。我和邹大哥赶紧坐到电脑前,陈姐和吕姐则开始维持秩序。可人实在是太多了。孩子们勉强在两台电脑前排出了两条队伍,可还在给前一个人的扫码呢,下一个人就恨不得把书递到你手上。孩子们实在是太想借书了。队伍时不时地就会排成团状,吕姐就来把团状的队伍又拉成线状。屋子里盛满了声浪。完全、根本、绝对不是在上周五布置桌子时想象的那种画面。我后来看陈姐拍的照片和视频,那个时段我的脸上居然全程没有过笑容。。。这太难想象了,当时得有多忙啊。。。

这波高峰(高峰1号)大约持续到12:15左右(估计是从11:45开始的,记的不确切了),午休课的上课铃响了,还有很多孩子没能登记完,只好匆匆地将书放下冲回教室去。我们深深地喘了口气,环顾四周,又是一片狼籍。角落的桌子上几位大哥大姐的餐盘也被孩子们放到地上去了。

我们开始动手收拾,将图书根据编号重新上架。(这时就体会出书不多的好处了hhh)收拾中,陆续又有少量的孩子来到图书室。人不多,他们在书架前小声地翻看议论,我们就继续收拾着。我一问,原来大部分是6年级的孩子。我和他们说如果在书架上看到放反了的书就帮我们整理一下,他们都爽快的答应了。我和邹大哥给借完书了的孩子陆续做着登记。我还和邹大哥感慨,这个流量真是舒适,不太多也不太少。吕姐也趁着这个间隙实操了一下电脑上的借阅登记工作。

给1个6年级的孩子登记完,我问她这是午休课还没有下课吗?她笑着说是,还说待会下课了,这儿又得疯了似的。我和三位大哥大姐决定接下来这个课间一定要开始限流。

说话间,下课铃又响了。我看着图书室面向操场的窗户前,像百米冲刺一样的孩子刷的飞过。我赶紧奔向门口,想着放进来一波之后就要限流了。没想到冲刺过来的孩子像三环主路上的车流,绵绵不绝呀,越来越多,就没有停歇的。我一想不行了,只能生生地切断人流,用身体挡住门口,大喊着“人太多了,不能进了”。

接下来,就有点像抗洪的战士了。我用身体像沙包一样堵住门口,可人就是往里涌。我喊着不能进了,真抱歉啊,一边从举着书要还的孩子们手上将书收过来(事后证明这是不对的)。一瞬间我的怀里就抱满了书,可我又不能离开门口去放书,只好转身将书交给要从门里出来的孩子,请他们帮我去将书放到桌上。在这种转身的间隙中,就又有泥鳅般的孩子挤进了门里。我觉得把自己当沙包实在是顶不住了,环顾操场,一个能招呼过来帮个忙的老师也没瞅见,感到真绝望啊,只好干脆把门关上,把自己和孩子一起关在门外好了。

WechatIMG3.jpeg

这时吕姐从门里出来,要替换我进去做借阅登记。吕姐是资深的北京西站志愿者,对付人流是经过专业培训的。我也赶紧回到电脑前开始操作。可这时前期大量的还书都还没有处理完,导致登记借书时屡屡出现孩子借阅额度不够的现象,又影响了效率。上课铃响时,还是有大量的孩子只能把书放下,倖倖的离开了图书室。

这波高峰(高峰2号)大约是从12:50持续到13:00(记不清了,需要和学校的课表对比核实一下时间)。高峰过后,堆积了大量不清楚状态的图书,还回来的,孩子想借没借走的,还有我们本来放在桌上的推荐图书,都混在一起了。只好全部扫了一遍益迪码进行确定。另外,我们决定,为了节约体力,对这些图书做简单的归置和放整齐,暂时不全部归架了,因为下一个课间又会被弄乱的。。。这时看系统里的数据,借出图书已经达到324本了。这可是个一共只有320多孩子的学校。

40分钟后,高峰3号如期而至。这一次吕姐下课铃刚响就守在门外,握着门把手,放进门20多个孩子后就不放人了。我和邹大哥继续坚守借阅登记的岗位,陈姐则前后地收拾。限流后,屋里的压力确实小多了。虽然没有照片为证,但我估计自己脸上的笑容应该又回来了。又有了余裕在扫码之后提醒每个孩子“阅读愉快”,“下周再还”和“好好保管”之类的。上课铃再次打响时,基本能完成屋里所有孩子的登记了。

在门外控制人流的吕姐回到屋内,我喜滋滋地告诉她这次感觉不错,她说她在外面压力可大了,感觉说的话比平常一天都多。自己怎么喊都没用,还是得经过的主任吼两句,骚动才能镇住。

算一下时间,应该只有最后一个课间需要应付了。我们给彼此打气。高峰4号来到时,确实终于能看到文明和秩序的曙光了。屋里的借阅登记算是井然有序,控制着门口的吕姐严格实行“出去一个,放进一个”。门外的孩子虽然还是很多,但是已经终于是条状的了。大约3点半,伴随着上课铃响,送走最后一个匆忙的孩子,我们终于可以满足滴挂上”闭馆了“的牌子。


WechatIMG6.jpeg我们又开始将屋里的书分类收拾归架。随着熟练度的提高,归架的速度也明显上升了。系统里,今日的借阅数是503本。屋外操场上,要坐校车回家的孩子们也背着书包陆续开始集合。邹大哥开始写工作日记,吕姐和陈姐又将图书室收拾得干干净净。

WechatIMG4.jpeg

我们收拾好电脑,关上灯,准备出门时,操场上一个孩子和来接自己的爷爷一起走过。孩子指着图书室,边走边比划着仰脸对爷爷说,“那是图书室,拿一个借阅卡就可以去借书。我借了3本书呢。”我们听了,相视一笑,这孩子~尽瞎说,规则是明明是每人每次只能借2本嘛。

离开学校时,淅淅沥沥的雨姗姗来迟。这雨今天可真给面儿,知道我们第一天开馆,中午没来捣乱。可还应该再迟些来,等我们志愿者们回到家了,再下个透的不迟嘛。希望辛苦了一天三位大哥大姐没有淋着雨呀~


流水账记完了。重要的反思如下:

  1. 人流量过大,迫切需要分年级分日借阅。和学校的任主任商量了,他也如此建议。考虑到各年级班级数不一致,我们提议周二1+6年级,周四2+5年级,周五3+4年级。如果我们馆员无异议,我去通知任主任,他去广播通知。同时我们也打印出来贴在窗户上作为告示。

  2. 同样是为了控制人流量,告示中需要加入:借书的同学当日不得归还。

  3. 馆内已有两把扫码枪,如果值班人能自带一台电脑,两台电脑同时操作,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4. 值班时的分工,可以是课间时1人负责在门口负责控制流量,另外1-2人负责操作电脑。上课时收拾书架,简单归置即可。3点半闭馆后再精细归架整理。

  5. 可以通过任主任,发动六年级的孩子来帮忙,每次来2个,帮忙维持秩序和整理书架等,志愿者集中精力处理借阅登记。这样也许能极大地缓解人手紧张的问题。

  6. 因为人流量大,房间其实也不大,短期内,馆内阅览不太实际。任主任提到,可能有些班级体育课走走步之后没事干了,那么上课期间也可以来馆里看书(他自己也教体育)。这些流程都需要摸索总结。所以前几周值班的志愿者务必需要重视反思和改进流程的工作。


另外,今天见到两个“特殊状态”的孩子,都是明显年纪比较大了,但还在读小学。女生好像还在读三年级,有时上课期间也会来图书室。虽然沟通不太容易,但是能听明白我们的意思。如果是上课期间遇到她来,能给她读读绘本故事,她很爱听。

798 阅读 | 4 留言 | 1 赞
留言区
  • 2018-09-28 17:06:10 董青

    很喜欢看这种带有“实战”经验分享的文章,可以学到很多技巧,相当于做培训了。

    希望这样的日志能够加精,或专门设立一个目录存档,以便查阅和学习。

  • 2018-04-04 07:49:56 吴政桦

    为毅桦老师,打call

  • 2018-04-04 07:32:01 静走Joy

    加油

  • 2018-04-04 07:17:54 louhua

    加油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

文档分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