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细雄

发表于2023-05-25 07:00

在上海2馆的群里,昨天发生的一些珍贵的讨论:


关于丢书,大家的意见:

这个确实没办法,只要小朋友打定主意带走,盯不住的。

现在的问题是,我们是不是要对这样的行为做些什么,可以改善一下目前的情况。

什么也不做肯定不好,一个一个去查肯定也不对,所以看看是不是能够通过引导和善教的方式让小朋友意识到拿书不对,自己还回来。

另外一个,关于是否要和学校沟通,因为校长或者老师可能会以为我们在“告状”,之后可能会通过很“严厉”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批评,这样的结果并不是我们期待的。

学生把书送还最好出于自愿,而非来自对权威的恐惧,这个是公民教育很重要的一步。

我们都想想怎么做比较好,确实不容易。

我感觉也不是要依靠教师的权威强迫小朋友们还书,也许大家只是缺少对这个知识的了解。

和老师沟通也是希望教师能够讲一些图书馆的规范之类的,或者我们的绘本课是不是能通过讲绘本融入图书馆相关规范规则的讲解

或者出几张海报之类的宣传品张贴在图书馆,引导或者大家自主阅读

另一个在新北京5馆的现实教训:

自2月13日开馆以来,我们大概到3月末4月初才发现有些图书陆陆续续丢失,不是单本,而是成系列的丢失,一开始以为是被借阅了;

后来4月初我们观察过一阵后,其他书也在批量丢书,后来图书馆换了密码锁防止其他非学生因素的损失

馆长自己对于图书丢失也会担心是因为门锁的问题,其他理事伙伴观察,可能更多是孩子们日常拿走导致,所以,后来我们也会重点注意一些小孩子,日常提醒,图书需要借阅才能带走。


本来计划4月的盘点但后来拖到了5月,盘点后,确认2022,11月后录入的图书(搬到新馆和新馆录入),经盘点损失有200册。

除了有我们观察到的完全没有被外借就丢失

还有部分比如《屁屁侦探》这种热门书,是属于“自然损耗”,量少(一整套好像有20+),当时还回来很多时候就孩子们有策略地还回来树皮,后来干脆一本也不见了。


经过理事会商议以后,因为是一个新馆,对于所有人来说,这个公共地新鲜地事务出现,丢书我们也是有心理准备地,但是,对于这么大量地,批量同一系列书地丢失,比如#老鼠记者  在将要热门之前,一两周陆续丢了几十本一开始认为是借出去了,还挺高兴,但查系统实际在馆。

我们还是有点始料未及,经过商议以后,我们决定不追求丢失图书,但丢书,以及图书馆地公共性需要大家共同维护这一点,其实需要让老师和孩子们都有更深地意识,所以,其实,我们还是选择了和学校沟通,但沟通地前提是:

1、不是告状,我们即希望学校和学生们了解到这个事实,但不希望因此区谴责任何人,所以和学校商议以后,选择班主任在班内通告这一情况,然后在班内和孩子们沟通,鼓励大家如果没有办理借阅地图书还回来,并且,在图书馆外设置了还书箱,这样,孩子也不必担心有人知道是自己曾经拿过

2、不是以追书为目的,大概率很难;而是以防止再发生此类事项为前提,然后通过这次沟通,培养大家地公共意识


这些沟通都没有问题,学校也觉得不适宜公开会议来讨论和指责学生

但后来事件地发展是:

校长,真心地,诚恳地,觉得这个事件很恶劣(她平常事非常温和,事无巨细会关怀孩子地),很丢人,图书馆以及志愿者这么认真地付出,但孩子们有这种行为,她觉得耻辱。所以在学校工作会议上,他们商议是要吓吓学生地。

实际的处理,各异(下面是细雄的工作日志):

1、有些班级老师就开始吓唬孩子们:如果没办理借阅的图书,可以悄悄放还书箱,一旦发现没有归还,两倍赔偿……于是导致一部分孩子火速还书(正常扫码借阅的图书),我可不敢借书看了。后来有找老师沟通,老师倒很开心,说她理解我的意思,不过决定还是给孩子们下点猛药。好在,班级孩子们都熟悉,所以就鼓励他们再借,但除了个别特别熟悉的孩子,今天暂时没有借阅。

2、另一个班级的孩子,干脆把书还回来(正常扫码借阅的图书),我说可以再借的,两个孩子被说动,想借,但最后还是决定先回去问问老师,当然没有再来。放学的时候去班级里沟通,确实是老师理解错误校长意思。老师虽然没有松口,但答应周二让孩子们来借阅;班级里也有几个孩子现场还书的,于是问他们还回来的书,现在其他人可以借阅,这样倒出去三本书。【有和老师沟通,我们是欢迎每个孩子都借书,每个孩子手里都有书随时可以读】

3、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进来问,阿姨,听说丢了这么多书阿,怎么丢的;也有孩子过来确认自己是否还有没还的图书;又解释,可能操作没有扫上也是正常的,你们首先不是应该来问卡里借了几本书,而是先看看书包里和家里是否有借阅看过的书没有还,欢迎还回来。

4、也有孩子过来说,阿姨,我们班主任很相信我们,所以没有说什么;我知道,老师和校长不希望我们做错的事情。

。。。

后续理事也反映,校长日常值班也会进馆跟踪图书还回来的情况

新北京5馆我们因为日常一周五开,每天都有至少一位老馆员,所以学校和班主任处理的方式,孩子们的反应可以迅速的反馈到图书馆,且有些孩子主动来询问以及反馈(老师说,他们还找你们告状啊)。。。我们其实还有再沟通和调整的余地,也可以尽可能地和孩子们沟通解释


但大部分时候,如果分馆人力不够;信息反馈不畅通,可能会在图书馆和孩子们之间造成某种屏障

图书馆借助学校权威解决问题,可能非常有效和快速

同时,在孩子的心理,是否图书馆成为学校的同盟

与孩子,有某种程度地对立,个人以为,可能是需要警惕甚至防范的


丢书丢卡各种问题一直困扰我们,所以也想借这次机会发起讨论


在有余力的情况下,个人确实会主张:

图书馆虽然不是法外之地,但如果孩子们在这里足够放松

就可以在这个放松的间隙里,有机会探索和成长,以至于有些我们期待的守规矩,慢慢可以是一种自主的选择,一种自觉;这些,如果没有空间和时间,其实是比较难培养的;孩子们生活里,大多没有被给到犯错的空间和时间,所以其实也没有太多改正,学习方法和提高认识的机会。。。


另外一个方面,在过去五年多的实践里,我自己通过北京5馆以及5馆地伙伴们,我们日常地观察,互动,我们也在努力让图书馆成为一个公共空间的同时,也成为一个沟通的桥梁,孩子们彼此之间,孩子与老师之间。。。通过了解不同的孩子的面向,大家对问题的理解和感受,不断地去调整我们的工作方法(很多时候主要是持续的沟通,让信息流动起来),有了更多地信息,有时候处理问题,就不太会完全地囿于固定的规则,而是在原则之上,尽量地兼顾。


因为每天会浏览日志:

1、除了丢书的问题,最近各馆发现在图书上乱涂抹,甚至飙脏话骂人的问题,也时常会被提到,有些是馆员发现的,也有些是其他孩子“告知”的,这个话题,也是值得被讨论的

2、从上面的话题延申开的,孩子告状,我们该如何回应和处理,才能兼顾原则,公平,,,等等,也希望有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

2023.5.25 晨


1609 阅读 | 1 留言 | 2 赞
扫二维码关注公众号,了解微澜图书馆